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2.1 国外信用风险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信用风险研究 | 第11-13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9-32页 |
2.1 国内债券市场概述 | 第19-21页 |
2.1.1 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| 第19-20页 |
2.1.2 国内债券市场的现状 | 第20-21页 |
2.2 国内债券市场的功能 | 第21-23页 |
2.3 国内债券市场信用现状 | 第23-29页 |
2.3.1 国内债券市场评级现状 | 第23-25页 |
2.3.2 调整债券信用级别对到期收益率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2.3.3 调整主体信用级别对到期收益率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2.4 信用风险经典理论模型梳理 | 第29-31页 |
2.4.1 Merton模型 | 第29-30页 |
2.4.2 Jarrow和Turnbull的离散模型 | 第30-3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研究设计 | 第32-48页 |
3.1 DS模型 | 第32-37页 |
3.1.1 DS模型的背景和原理 | 第32页 |
3.1.2 DS模型的数理推导 | 第32-34页 |
3.1.3 DS模型数据选取与说明 | 第34页 |
3.1.4 DS数据描述性统计 | 第34-37页 |
3.2 KMV模型 | 第37-45页 |
3.2.1 KMV模型的背景和原理 | 第37页 |
3.2.2 KMV模型的数理推导 | 第37-40页 |
3.2.3 KMV数据选取与说明 | 第40-42页 |
3.2.4 KMV变量描述性分析 | 第42-45页 |
3.3 模型优缺点分析 | 第45-47页 |
3.3.1 DS模型优缺点 | 第45-46页 |
3.3.2 KMV模型优缺点 | 第46-4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48-61页 |
4.1 基于DS模型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48-53页 |
4.1.1 风险中性违约概率 | 第48-49页 |
4.1.2 信用分转换 | 第49-50页 |
4.1.3 信用分预警效果 | 第50-53页 |
4.1.4 DS模型实用性分析 | 第53页 |
4.2 基于KMV模型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53-59页 |
4.2.1 违约距离正态性检验 | 第53-54页 |
4.2.2 各信用层次违约距离整体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2.3 各信用层次违约距离分行业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2.4 KMV国内市场实用性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