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电力机车谐波特性及对电网影响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牵引供电网无功优化问题 | 第13-14页 |
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2 交直型SS4型电力机车建模及谐波分析 | 第15-29页 |
2.1 引言 | 第15页 |
2.2 SS4型电力机车原理 | 第15-19页 |
2.2.1 主电路原理 | 第15-16页 |
2.2.2 整流回路工作原理 | 第16-17页 |
2.2.3 控制回路原理 | 第17-18页 |
2.2.4 机车网侧电流谐波产生机理 | 第18-19页 |
2.3 SS4型电力机车仿真模型 | 第19-22页 |
2.3.1 车载主变压器 | 第19-20页 |
2.3.2 牵引电动机 | 第20页 |
2.3.3 平波电抗器 | 第20-21页 |
2.3.4 三段不等分整流桥 | 第21页 |
2.3.5 晶闸管触发角产生系统 | 第21-22页 |
2.4 机车网侧电压及电流谐波特性仿真分析 | 第22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3 交直交型HXD3型电力机车建模及谐波分析 | 第29-49页 |
3.1 引言 | 第29页 |
3.2 HXD3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 | 第29-30页 |
3.3 HXD3车载牵引整流器模型 | 第30-35页 |
3.3.1 单相两电平四象限PWM整流器工作原理 | 第30-33页 |
3.3.2 单相两电平整流器网侧电流谐波产生机理及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3.3 建立单相两电平PWM整流器模型 | 第34-35页 |
3.4 HXD3电力机车牵引逆变器工作原理 | 第35-41页 |
3.4.1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工作原理 | 第36-37页 |
3.4.2 逆变器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(SVPWM) | 第37-40页 |
3.4.3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模型 | 第40-41页 |
3.5 HXD3电力机车牵引电机控制模型 | 第41-43页 |
3.5.1 牵引电机矢量控制原理 | 第41-43页 |
3.5.2 牵引电机矢量控制仿真 | 第43页 |
3.6 HXD3电力机车整体仿真模型 | 第43-44页 |
3.7 机车网侧电流谐波特性分析 | 第44-46页 |
3.7.1 牵引工况仿真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7.2 制动工况仿真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7.3 HXD3型电力机车谐波成分及传输特点 | 第46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46-49页 |
4 交直流混合运行牵引供电网谐波特性分析 | 第49-57页 |
4.1 引言 | 第49页 |
4.2 两种类型机车的谐波特点 | 第49-50页 |
4.3 牵引负荷谐波的叠加理论 | 第50-51页 |
4.4 交直流混合运行牵引供电系统模型 | 第51-55页 |
4.4.1 两台交直机型车同时运行仿真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4.2 两台交直交型机车同时运行仿真分析 | 第53页 |
4.4.3 交直型和交直交型机车同时运行仿真分析 | 第53-5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5 考虑电铁影响的牵引供电网无功优化 | 第57-69页 |
5.1 引言 | 第57页 |
5.2 动态无功优化模型 | 第57-59页 |
5.2.1 确定目标函数 | 第57页 |
5.2.2 约束条件 | 第57-59页 |
5.3 混合优化算法 | 第59-64页 |
5.3.1 内点法 | 第59页 |
5.3.2 混沌-免疫算法 | 第59-62页 |
5.3.3 混合优化算法的动态调整策略 | 第62-63页 |
5.3.4 混合优化算法的动态调整策略 | 第63-64页 |
5.4 电铁负荷分时段简化方法 | 第64-65页 |
5.5 算例分析 | 第65-68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6.1 总结 | 第69-70页 |
6.2 展望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