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引言 | 第9页 |
1.2 实验上制备喹唑啉化合物的多种方法 | 第9-11页 |
1.3 选题背景 | 第11-14页 |
1.3.1 碳酸铯催化二氧化碳与 2-氨基苄腈偶合反应的机理研究 | 第11-14页 |
1.3.2 铜催化邻卤代苄胺和芳基酰胺合成喹唑啉类衍生物的理论研究 | 第14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14-17页 |
2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| 第17-23页 |
2.1 引言 | 第17页 |
2.2 从头算自洽方法(ab initio) | 第17-18页 |
2.2.1 薛定谔方程和三个基本近似 | 第17-18页 |
2.2.2 Hartree-Fock理论 | 第18页 |
2.3 密度泛函理论 | 第18-20页 |
2.3.1 Thomas-Fermi模型 | 第19页 |
2.3.2 Hohenberg-Kohn定理 | 第19-20页 |
2.3.3 Kohn-Sham方程 | 第20页 |
2.4 过渡态理论(Transition State Theory, TST) | 第20-21页 |
2.5 计算软件的应用 | 第21-23页 |
3 碳酸铯催化二氧化碳与 2-氨基苄腈偶合反应的机理研究 | 第23-47页 |
3.1 引言 | 第23-24页 |
3.2 计算方法 | 第24-25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5-43页 |
3.3.1 机理一 | 第26-35页 |
3.3.2 机理二 | 第35-41页 |
3.3.3 Cs_2CO_3的作用 | 第41-43页 |
3.3.4 温度与压强对反应的影响 | 第43页 |
3.4 结论 | 第43-47页 |
4 铜催化邻卤代苄胺和芳基酰胺合成喹唑啉类衍生物的理论研究 | 第47-67页 |
4.1 引言 | 第47-48页 |
4.2 计算方法 | 第48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66页 |
4.3.1 机理A | 第49-59页 |
4.3.2 机理B | 第59-62页 |
4.3.3 还原消除 | 第62-63页 |
4.3.4 去质子环化和芳构化 | 第63-66页 |
4.4 结论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