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Rh-EDTA络合物以及Rh-Mo6S8、Cu掺杂团簇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理论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13页
    1.1 团簇的概述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团簇的概念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团簇的性质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团簇的研究意义第9页
    1.2 铜掺杂团簇以及钼、硫掺杂团簇的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1.3 EDTA配合物的研究现状第11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的工作第11-13页
2 理论计算基础和计算软件介绍第13-15页
    2.1 密度泛函理论(Density Function Theory DFT)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Thomas-Fermi模型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Hohenberg-Kohn定理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Kohn-Sham方程第14页
    2.2 Gaussian软件介绍第14-15页
3 Cu_(12)TM团簇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理论研究第15-3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15-16页
    3.2 计算方法第16-20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20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Cu_(12)TM裸簇以及吸附小分子团簇的几何构型及讨论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羧基机理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Cu_(12)TM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ESM模型比较Cu_(12)TM的催化效率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CO和H_2O分子结合能与d带中心的关系第28-30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30-31页
4 Rh(Ⅲ)-EDTA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理论研究第31-4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1-32页
    4.2 计算方法第32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32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[Rh(EDTA)CO]-络合物的几何构型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[Rh(EDTA)]催化合成HCOOH路径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[Rh(EDTA)]催化直接生成CO_2和H_2路径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ESM模型比较不同机理以及不同位点的催化效率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HCOOH机理的NPA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4.4 结论第42-43页
5 Rh-Mo_6S_8团簇催化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理论研究第43-57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43-45页
    5.2 计算方法第45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4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反应物、中间体、产物的吸附构型以及讨论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氧化还原机理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羧基机理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甲酸机理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ESM模型比较不同机理的催化效率第54-56页
    5.4 结论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5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5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Ag/Co纳米点阵列的表面等离激元与磁光效应
下一篇:Rh7M(M=3d,4d)和NimRhn(m+n≤8)团簇结构及电磁性质的理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