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1-16页 |
1.2.1 绩效评价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2.2 社会保险服务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1.2.3 研究评述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及评价主体、方法、内容阐释 | 第19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9-21页 |
2.1.1 社会保险服务 | 第19页 |
2.1.2 政府网站 | 第19-20页 |
2.1.3 绩效评估 | 第20-21页 |
2.2 社会保险网站服务绩效评价:主体、方法、内容 | 第21-24页 |
2.2.1 评价主体 | 第21-22页 |
2.2.2 评价方法 | 第22页 |
2.2.3 评价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社会保险网站服务实地体验 | 第24-34页 |
3.1 研究设计 | 第24-26页 |
3.1.1 研究理念 | 第24页 |
3.1.2 研究指标 | 第24-25页 |
3.1.3 研究方法——网络实地体验法 | 第25-26页 |
3.1.4 研究对象与内容 | 第26页 |
3.2 研究过程与统计结果 | 第26-30页 |
3.2.1 人社网站建设情况 | 第27页 |
3.2.2 人社网站回应方式及时间 | 第27-29页 |
3.2.3 人社网站回应质量情况 | 第29-30页 |
3.3 回应总体排序与聚类分层 | 第30-34页 |
3.3.1 回应得分排序 | 第30-32页 |
3.3.2 回应得分聚类分层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社会保险网站服务问题分析 | 第34-45页 |
4.1 社会保险网站服务平台建设有限 | 第34-36页 |
4.1.1 人社网站建设覆盖不全 | 第34-35页 |
4.1.2 人社网站建设专业化水平不高 | 第35-36页 |
4.2 社会保险网站服务效率低 | 第36-38页 |
4.2.1 社会保险网站服务使用便捷性差 | 第36-37页 |
4.2.2 社会保险网站服务回应时间长 | 第37-38页 |
4.3 社会保险网站服务质量差 | 第38-40页 |
4.3.1 社会保险网站服务质量偏差 | 第38-39页 |
4.3.2 社会保险网络服务质量差别大 | 第39-40页 |
4.4 社会保险网站服务供给不平衡 | 第40-43页 |
4.4.1 不同级别网站之间的不平衡 | 第41-42页 |
4.4.2 不同区域网站之间的不平衡 | 第42-43页 |
4.4.3 不同事项服务的不平衡 | 第43页 |
4.5 统计结果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提升社会保险网站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| 第45-53页 |
5.1 加强社会保险网站建设 | 第45-47页 |
5.1.1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规范化人社网站设计 | 第45-46页 |
5.1.2 加强社保网站的维护工作提升服务可获得性 | 第46-47页 |
5.2 利用“互联网+”技术以提高社会保险网站服务效率 | 第47-48页 |
5.2.1 开展智能服务研发,发挥公民自助服务潜能 | 第47-48页 |
5.2.2 加强数据监管,推行服务当场评分制度 | 第48页 |
5.3 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以优化社会保险网站服务质量 | 第48-51页 |
5.3.1 树立“为民服务”意识,提高工作人员服务素养 | 第49页 |
5.3.2 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,提升工作人员业务处理能力 | 第49-50页 |
5.3.3 制定社会保险服务标准,规范工作人员服务行为 | 第50-51页 |
5.4 地区协同发展以提升社会保险网站服务均等化水平 | 第51-53页 |
5.4.1 发挥优势效应,加强省市联动 | 第51-52页 |
5.4.2 加大西部地区社会保险网站服务建设 | 第52-53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附录A 省级人社网站测评详细数据 | 第60-62页 |
附录B 市级人社网站测评详细数据 | 第62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