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商品流通论文--电子贸易、网上贸易论文

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前言第9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传统金融信用风险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1.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17-19页
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19-27页
    2.1 互联网金融概念第19-20页
    2.2 互联网金融分类第20-25页
    2.3 信用风险相关概念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金融风险概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信用风险概念第26-27页
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信用风险分析第27-39页
    3.1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P2P行业发展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众筹行业发展现状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发展现状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现状第31-33页
    3.2 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来源分析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P2P借贷信用风险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众筹信用风险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互联网理财信用风险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第三方支付信用风险第36-39页
第四章 实证研究——基于我国P2P互联网借贷研究第39-67页
    4.1 实证研究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4.2 关于借款平台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评估指标的确定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4.3 关于借款者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第4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Logit回归模型介绍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极大似然估计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模型指标的选取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实证步骤第55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63-67页
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第67-75页
    5.1 研究结论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平台信用风险的研究结论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借款者信用风险的研究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 5.2 建议第70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降低平台信用风险方面的建议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降低借款者信用风险方面的建议第72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79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79-81页
致谢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天津市农村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
下一篇: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