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结构论文

大连某超限高层结构设计分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及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3 钢-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发展及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钢-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发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钢-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特点第13页
    1.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内外抗震性能设计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本工程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1.5 工程简介第15-18页
2 结构基本信息第18-28页
    2.1 场地条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场地类别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岩土动力学参数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岩土承载力标准值第19页
    2.2 构件及材料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构件截面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材料第20-21页
    2.3 荷载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楼面荷载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风荷载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地震作用第22-24页
    2.4 结构超限情况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结构高度超限情况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结构平面不规则情况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结构竖向不规则情况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结构超限情况汇总第26-28页
3 结构的弹性性能分析第28-48页
    3.1 结构计算模型参数第28-30页
    3.2 静力弹性分析结果第3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振型及周期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楼层剪力及剪重比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倾覆力矩及整体稳定性验算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结构的位移比与层间位移角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楼层抗侧移刚度及刚度比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层间受剪承载力及薄弱层的判断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柱和墙肢的轴压比控制第40-41页
    3.3 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基本原理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选波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楼层剪力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位移第46-47页
    3.4 本章总结第47-48页
4 弹塑性静力分析基本理论第48-58页
    4.1 Push-over分析基本原理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Push-over分析基本假定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Push-over分析理论的推导第48-50页
    4.2 Push-over分析中的构件单元与塑性铰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构件单元介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塑性铰的单元模型第51-52页
    4.3 Push-over分析方法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等效位移系数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能力谱法第53-56页
    4.4 水平荷载的加载模式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均匀分布加载模式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倒三角分布加载模式第5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5 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第58-65页
    5.1 X向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性能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X向结构的性能曲线及性能点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X向性能点所对应的结构位移及内力第60-62页
    5.2 Y向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性能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Y向结构的性能曲线及性能点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Y向性能点所对应的结构位移及内力第63-64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结论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8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沥青路面粘弹性层状体系力学响应分析
下一篇:220kV输电塔结构设计与可靠度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