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9-24页 |
1.1 光合作用的研究 | 第9-12页 |
1.1.1 自然界中光合作用的原理 | 第9-10页 |
1.1.2 释氧复合体OEC | 第10-11页 |
1.1.3 人工光合作用 | 第11-12页 |
1.2 水氧化机理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1 常用的水氧化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2.2 水氧化机理 | 第13页 |
1.3 水氧化反应催化剂 | 第13-20页 |
1.3.1 基于金属钌配合物的催化剂 | 第13-17页 |
1.3.2 基于金属Ir配合物的催化剂 | 第17-18页 |
1.3.3 基于非贵金属(Fe、Co、Ni、Cu)配合物的催化剂 | 第18-20页 |
1.4 水氧化分子器件的研究 | 第20-23页 |
1.4.1 光驱动的水氧化分子组装体 | 第20-21页 |
1.4.2 电化学器件(或者电解池) | 第21-22页 |
1.4.3 光电化学电池PECs | 第22-23页 |
1.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依据 | 第23-24页 |
2 双核钌催化剂光催化水氧化性能的研究 | 第24-43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4-33页 |
2.2.1 主要原料 | 第25页 |
2.2.2 分析测试仪器 | 第25页 |
2.2.3 溶剂的纯化 | 第25-26页 |
2.2.4 光敏剂和催化剂的合成 | 第26-31页 |
2.2.5 光催化水氧化实验 | 第31-32页 |
2.2.6 电化学性质测试 | 第32-33页 |
2.2.7 动力学测试 | 第33页 |
2.2.8 中间体的检测与表征实验 | 第33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3-42页 |
2.3.1 可见光驱动的水氧化性能的研究 | 第33-38页 |
2.3.2 光敏剂[Ru(bpy)_3]Cl_2的电化学性质 | 第38页 |
2.3.3 动力学测试 | 第38-40页 |
2.3.4 高价态中间体的研究 | 第40-4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3 非贵金属修饰的钒酸铋电极的研究 | 第43-55页 |
3.1 引言 | 第43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3-46页 |
3.2.1 分析测试仪器 | 第43页 |
3.2.2 主要化学试剂 | 第43-44页 |
3.2.3 钒酸铋电极的制备以及催化剂的负载 | 第44-45页 |
3.2.4 光电化学测试 | 第45-46页 |
3.3 结果和讨论 | 第46-54页 |
3.3.1 钒酸铋复合电极的制备 | 第46-47页 |
3.3.2 光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| 第47-5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3页 |
附录A 主要化合物的表征谱图 | 第63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