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目录 | 第10-14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4-26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7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7-21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三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21-22页 |
(一) 进城务工女性 | 第21页 |
(二) 心理健康 | 第21页 |
(三) 心理健康治理 | 第21-22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(一) 文献分析 | 第22页 |
(二) 案例研究 | 第22-23页 |
(三) 调查法 | 第23页 |
五、思路、结构及创新点 | 第23-26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23-24页 |
(二) 框架结构 | 第24页 |
(三) 研究创新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网络化治理:缘起、意蕴与机制 | 第26-34页 |
一、网络化治理的缘起 | 第26-28页 |
(一) 环境特征:全球化、信息化与利益多元化 | 第26-27页 |
(二) 条件催化:公民社会的兴起 | 第27页 |
(三) 现实呼吁:传统官僚制的治理危机 | 第27-28页 |
二、理论意蕴 | 第28-31页 |
(一) 内涵 | 第28-29页 |
(二) 特征 | 第29-31页 |
三、治理机制 | 第31-34页 |
(一)合作信任机制 | 第32页 |
(二)沟通协调机制 | 第32页 |
(三)资源整合机制 | 第32页 |
(四)责任监督机制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进城务工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问题分析 | 第34-48页 |
一、研究设计与样本特征 | 第34-36页 |
(一)研究设计 | 第34-35页 |
(二)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| 第35-36页 |
二、进城务工女性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| 第36-46页 |
(一)心理健康水平描述 | 第36-40页 |
(二)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| 第40-44页 |
(三)心理健康根源探析 | 第44-46页 |
三、进城务工女性的心理问题特征与网络化治理的需求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进城务工女性心理健康的治理现状与困境 | 第48-58页 |
一、治理不足:进城务工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理现状 | 第48-53页 |
(一)治理主体 | 第48-49页 |
(二)治理措施及情况 | 第49-53页 |
二、孤岛化治理:进城务工女性心理健康的治理困境 | 第53-58页 |
(一)割裂式问题认知 | 第54页 |
(二)各主体治理目标存在分歧 | 第54-55页 |
(三)政府内部条块分割 | 第55-56页 |
(四)多元主体互动不足 | 第56页 |
(五)碎片化服务供给 | 第56-57页 |
(六)监督机制不健全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多元联动的进城务工女性心理健康治理网络的构建 | 第58-70页 |
一、战略层面:基于价值和政策导向 | 第58-60页 |
(一)倡导公平、公正、平等的合作价值理念 | 第58-59页 |
(二)破除二元结构制度壁垒,在城乡一体化中构建幸福、和谐心理环境 | 第59页 |
(三)关注进城务工女性的心理需求,在性别平等中体现对女性的特殊关怀 | 第59-60页 |
二、结构层面:多元联动的进城务工女性心理健康治理网络 | 第60-64页 |
(一)进城务工女性的心理健康治理网络的内容构成 | 第60-62页 |
(二)网络运行机制 | 第62-64页 |
三、操作层面:战略指导和网络结构下的具体行动措施 | 第64-70页 |
(一)具体行动指导 | 第64-65页 |
(二)H厂多元主体参与心理健康的实践模式探索 | 第65-70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附录一 | 第73-81页 |
附录二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