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外墙污染研究及雨洁的可行性分析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1-16页 |
1.2.1 国内外研究范围对比 | 第11页 |
1.2.2 国内外外墙污染研究概述 | 第11-15页 |
1.2.3 外墙清洗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6-18页 |
1.3.1 课题的研究目的 | 第16-17页 |
1.3.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和体系结构 | 第18-20页 |
1.4.1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1.4.2 本文体系结构 | 第19-20页 |
2 外墙污染的研究调查 | 第20-26页 |
2.1 调查研究方法的建立 | 第20-21页 |
2.1.1 调查评价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1.2 评价方法的比较 | 第21页 |
2.2 调查方法及内容的确定 | 第21-22页 |
2.3 调查图像处理分析 | 第22-25页 |
2.3.1 图像处理介绍 | 第22-23页 |
2.3.2 MATLAB 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| 第23-25页 |
2.4 污染程度的评价 | 第25页 |
2.5 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建筑外墙污染的表观特性 | 第26-35页 |
3.1 污染形状及颜色 | 第26-28页 |
3.1.1 污染形式 | 第26-28页 |
3.1.2 污染颜色 | 第28页 |
3.2 易污染的建筑部位 | 第28-30页 |
3.3 污染物的种类及特点 | 第30-34页 |
3.3.1 生物污染 | 第30-31页 |
3.3.2 锈蚀污染 | 第31-32页 |
3.3.3 石灰污染 | 第32-33页 |
3.3.4 灰尘污染 | 第33-34页 |
3.4 小结 | 第34-35页 |
4 建筑外墙污染程度及关联因素分析 | 第35-49页 |
4.1 建筑年龄与外墙污染 | 第35-37页 |
4.1.1 污染趋势分析 | 第35页 |
4.1.2 污染时段内分析 | 第35-37页 |
4.2 建筑外环境与外墙污染 | 第37-40页 |
4.2.1 建筑外环境 | 第37-38页 |
4.2.2 外墙污染 | 第38-40页 |
4.3 建筑高度与外墙污染 | 第40-41页 |
4.3.1 纵向上污染的特点 | 第40页 |
4.3.2 纵向污染物粒径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4 建筑材料与外墙污染 | 第41-42页 |
4.5 建筑色调与外墙污染 | 第42-43页 |
4.6 外墙污染过程及形成形状推断 | 第43-44页 |
4.7 外墙污染成因分析 | 第44-48页 |
4.7.1 设计不当引起的污染 | 第44-46页 |
4.7.2 建筑施工引起的污染 | 第46-47页 |
4.7.3 建筑损坏引起的污染 | 第47-48页 |
4.8 小结 | 第48-49页 |
5 建筑外墙体系污染治理的综合研究 | 第49-64页 |
5.1 清洗污染方法论述 | 第49-51页 |
5.1.1 人为清洗方法 | 第49页 |
5.1.2 自清洁方法 | 第49-51页 |
5.2 减缓污染的研究 | 第51-54页 |
5.2.1 减缓污染的开展方面 | 第51页 |
5.2.2 设计的优化 | 第51-54页 |
5.3 西安市降雨特点及利用可行性 | 第54-62页 |
5.3.1 雨水利用装置 | 第54-57页 |
5.3.2 雨水的常规指标 | 第57-59页 |
5.3.3 降雨量分析 | 第59-61页 |
5.3.4 雨水利用的可行性 | 第61-62页 |
5.3.5 清洗装置的利用 | 第62页 |
5.4 小结 | 第62-64页 |
6 建议及结论 | 第64-66页 |
6.1 结论 | 第64-65页 |
6.2 建议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附录 1 调查表 | 第67-69页 |
附录 2 图目录 | 第69-70页 |
附录 3 表目录 | 第70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