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3.2 写作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4 本文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 | 第17-26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17-20页 |
2.1.1 公共政策 | 第17-18页 |
2.1.2 公民参与 | 第18-20页 |
2.2 理论分析 | 第20-25页 |
2.2.1 政治学基础—国家与社会二元化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2 经济学基础—公共选择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3 行政学基础—公共治理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2.4 政治学理论—协商民主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形式 | 第26-32页 |
3.1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重要意义 | 第26-29页 |
3.1.1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理论意义 | 第26页 |
3.1.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实践意义 | 第26-29页 |
3.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主要形式 | 第29-31页 |
3.2.1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一般形式 | 第29-30页 |
3.2.2 网络参与是公民参与的特殊形态 | 第30-3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2-40页 |
4.1 公民参与的程度有待拓宽 | 第32-34页 |
4.1.1 公民参与的范围有待扩大 | 第32-33页 |
4.1.2 公民参与的主体有待扩展 | 第33-34页 |
4.2 公民参与的能力有待提升 | 第34-39页 |
4.2.1 现代公民意识 | 第35-36页 |
4.2.2 良好的道德和文化素质 | 第36-37页 |
4.2.3 较高的政治热情 | 第37-39页 |
4.3 公民参与的途径有待拓展 | 第3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5章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对策 | 第40-48页 |
5.1 培育公民的现代公民意识及民主法治精神 | 第40-42页 |
5.1.1 现代公民意识是公民参与的基础 | 第40-41页 |
5.1.2 民主法治精神是公民参与的保证 | 第41-42页 |
5.2 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设计和法制保证 | 第42-44页 |
5.3 拓宽公民参与的途径和渠道 | 第44-45页 |
5.4 加强公民参与的政府引导和管理 | 第45-46页 |
5.5 借鉴西方对公民参与的教育经验 | 第46-47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结论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