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2页 |
| ·高纺锤形和“V”字形苹果树 | 第12-13页 |
| ·高纺锤形苹果树 | 第12页 |
| ·“V”字形苹果树 | 第12-13页 |
| ·三维数字化仪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6页 |
| ·异速生长关系 | 第16-17页 |
| ·异速生长关系的概念 | 第16页 |
| ·异速生长关系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| ·冠层分析仪和叶面积指数 | 第17-18页 |
| ·分形维数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| ·分形维数的概念 | 第18-19页 |
| ·分形维数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| 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利用三维数字化仪重构苹果树三维模型 | 第22-26页 |
| ·建立果实三维模型需构建的异速生长关系 | 第22页 |
| ·高纺锤形苹果树三维重构结果 | 第22-24页 |
| ·数字化和拍照的模型视觉对比 | 第24-25页 |
| ·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高纺锤形苹果树 STAR 空间分布与分形的研究 | 第26-34页 |
| ·试验地点和材料 | 第26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三维数字化树的重构及三维模型的分层 | 第26页 |
| ·真实树树冠不同高度冠层透光率 | 第26-27页 |
| ·三维数字化树的光截获率 | 第27页 |
| ·遮阴和不遮阴枝条的光截获率 | 第27页 |
| ·苹果树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| 第27页 |
| ·苹果树分形维数 | 第27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2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2页 |
| ·树体高纺锤形结构特征及枝量统计 | 第27-28页 |
| ·树体三维模型横切分层特征和立方分割单元 STAR 的分布 | 第28-29页 |
| ·3D 模型的 STAR 与分形维数和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| 第29页 |
| ·三维模型不同遮阴条件下新梢的 STAR 值 | 第29-32页 |
| ·三维模型各新梢类型的 STAR 值 | 第32页 |
| ·高纺锤形苹果树产量与 STAR 值的关系 | 第32页 |
| ·讨论 | 第32-33页 |
| ·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四章 “V”字形苹果幼树二维图像的分形特征研究 | 第34-46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6页 |
| ·试验地点 | 第34页 |
| ·果树材料及整形 | 第34页 |
| ·试验果树的选取 | 第34页 |
| ·果树冠层的枝量统计 | 第34-35页 |
| ·从三维“V”字形苹果树中获取二维图像 | 第35页 |
| ·计盒方法计算苹果树二维图像盒子数 | 第35页 |
| ·苹果树二维图像分形维数的计算 | 第35-36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6-44页 |
| ·不同品种 2a“V”字苹果幼树的枝量差别 | 第36-38页 |
| ·整体水平上的“V”字形苹果树分形维数 | 第38-40页 |
| ·局部水平上的“V”字形苹果树分形维数 | 第40-44页 |
| ·讨论 | 第44页 |
| ·小结 | 第44-46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6-48页 |
| ·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46-47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47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