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刑事诉讼法论文

刑事扣押程序规范化研究--以被追诉人财产权保护为中心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导言第9-13页
    一、 选题缘起:从一个案例讲起第9-11页
    二、 问题意识第11-12页
    三、 相关术语界定及论述范围第12-13页
第一章 刑事扣押制度的基础理论第13-23页
    第一节 刑事扣押目的与类型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由目的引出的三种类型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我国扣押类型的立法简评第15-17页
    第二节 刑事扣押与财产权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扣押的本质:财产权干预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干预范围:全部干预,抑或部分干预?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干预性质:实体性处分,抑或程序性处分?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 启示:刑事诉讼中的财产权保障第21-23页
第二章 我国刑事扣押程序的规范现状、实践积弊及问题成因第23-41页
    第一节 我国刑事扣押程序的规范现状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刑诉法典的规定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司法解释的拓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小结第27-28页
    第二节 我国刑事扣押程序的实践积弊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决定程序:理由标准笼统,扣押启动随意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执行程序:对象范围模糊,比例执行缺乏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保管程序:管理移送失控,款物处置混乱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 监督措施:手段动力不足,违规扣押普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 事后审查:救济渠道狭窄,制裁机制乏力第34-36页
    第三节 我国刑事扣押程序的问题成因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对物强制规制空白,性质定位失当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侦查主体诸权合一,制约机制阙如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犯罪控制观念盛行,追诉权力扩张第39-41页
第三章 我国刑事扣押程序规范化的基本框架第41-48页
    第一节 令状原则第41-42页
    第二节 比例原则第42-44页
    第三节 正当程序原则第44-45页
    第四节 救济原则第45-48页
第四章 我国刑事扣押程序规范化的具体构建第48-81页
    第一节 我国刑事扣押决定程序的完善第48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授权主体:为何不应是检察官?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实体要件:从“侦查需要”到“合理根据”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形式要件:“特定性”令状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 令状例外第56-61页
    第二节 我国刑事扣押执行程序的完善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确立递进式的执行规则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扩充相对人的权利谱系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明确执行结果陈报义务第63页
    第三节 我国刑事扣押保管程序的完善第63-65页
    第四节 我国刑事扣押救济程序的完善第65-7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完善及时返还:将“手段”止于“目的”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改造申诉制度:化“行政框架”为“诉权构造”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激活证据禁止:抑制程序性违法扣押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 纳入行政诉讼:司法审查改革前的替选方案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 健全国家赔偿:最后一根“救财”稻草第73-74页
    第五节 我国扣押款物处置程序的完善第74-8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经定罪的涉案款物的宣告制度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未经定罪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第75-81页
结语:牢筑私有财产保护的程序法防线第81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7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7-88页
后记第88-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证据问题研究
下一篇:论我国刑事强制采样的程序规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