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支撑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研究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5页 |
| 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1.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| 1.2 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| 第9-12页 |
| 1.2.1 留巷围岩结构控制研究 | 第9-10页 |
| 1.2.2 巷内支护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1.2.3 巷旁支护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1.3 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、技术路线 | 第12-15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| 2 沿空留巷预支撑作用效应力学研究 | 第15-33页 |
| 2.1 预支撑沿空留巷围岩破断模型的提出 | 第15-17页 |
| 2.2 回采过程沿空侧支撑作用力学分析 | 第17-24页 |
| 2.2.1 顶板中无关键层 | 第17-21页 |
| 2.2.2 顶板中有关键层 | 第21-24页 |
| 2.3 破断岩块的回转下沉 | 第24-26页 |
| 2.4 破断岩块旋转下沉过程中隔离墙受力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2.5 预支撑与岩层的二次断裂 | 第28-30页 |
| 2.6 预支撑对顶板下沉量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| 2.7 小结 | 第31-33页 |
| 3 沿空留巷预支撑作用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| 第33-46页 |
| 3.1 数值分析模型 | 第33-34页 |
| 3.2 预支撑沿空留巷应力与变形演化规律对比分析 | 第34-45页 |
| 3.2.1 锚杆应力对比分析 | 第34-38页 |
| 3.2.2 隔离墙应力对比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3.2.3 巷道变形量对比分析 | 第40-43页 |
| 3.2.4 预支撑应力发展变化分析 | 第43-45页 |
| 3.3 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4 预支撑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 | 第46-54页 |
| 4.1 巷内支护控制 | 第47-48页 |
| 4.1.1 预应力锚网索联合支护 | 第47页 |
| 4.1.2 巷内加强支护 | 第47-48页 |
| 4.2 巷旁支护控制 | 第48-50页 |
| 4.2.1 预支撑支护 | 第48-49页 |
| 4.2.2 隔离墙支护 | 第49-50页 |
| 4.2.3 柔性接顶 | 第50页 |
| 4.3 巷帮稳定性控制 | 第50-52页 |
| 4.4 预支撑支护体系设计原则 | 第52-53页 |
| 4.5 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5 工业试验 | 第54-61页 |
| 5.1 锚柱网预支撑袋铸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 | 第54-55页 |
| 5.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| 第55页 |
| 5.3 巷旁支护参数确定 | 第55-56页 |
| 5.4 巷内支护参数确定 | 第56页 |
| 5.5 矿压监测效果分析 | 第56-60页 |
| 5.6 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6.1 主要结论 | 第61页 |
| 6.2 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| 附录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