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理论论文--土地经济学论文

基于Logistic-CA-Markov模型的临沂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7-2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7-18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LUCC研究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LUCC模型研究进展第19-23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25-27页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第27-36页
    2.1 地理区位第27-28页
    2.2 自然地理概况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形地貌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气候水文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自然资源第29页
    2.3 社会经济概况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行政人口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交通条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经济发展第30页
    2.4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自然地理数据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社会经济数据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遥感数据与预处理第31-36页
第三章 临沂市土地利用/覆盖变化特征分析第36-46页
    3.1 数量结构变化第36-38页
    3.2 地类转移变化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转移矩阵理论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3.3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第42-43页
    3.4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空间重心迁移模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空间重心迁移分析第44-46页
第四章 Logistic-CA-Markov模型概述第46-56页
    4.1 Logistic回归模型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模型原理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拟合优度评价第48页
    4.2 元胞自动机模型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CA概念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CA组成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CA特点第52页
    4.3 Markov模型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Markov过程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Markov链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状态转移概率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Markov模型优缺点第54页
    4.4 Logistic-CA-Markov模型原理第54-56页
第五章 基于Logistic回归的CA转换规则第56-69页
    5.1 驱动因子的选取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驱动因子选取原则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所选驱动因子第57页
    5.2 Logistic回归分析第57-61页
    5.3 最佳模拟尺度选择第61-63页
    5.4 驱动力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5.5 模拟有效性检验第65-67页
    5.6 适宜性图生成第67-69页
第六章 土地利用格局动态模拟第69-82页
    6.1 模拟方案第69页
    6.2 预测模型建立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数据预处理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研究区元胞组成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Markov转移矩阵的生成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创建土地转变适宜性图集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循环次数设定第72页
    6.3 模型有效性检验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Kappa指数计算第74-75页
    6.4 土地利用模拟预测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自然发展模式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可持续发展模式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预测结果与规划对比第77-78页
    6.5 结果分析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土地利用变化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预测结果与规划目标比较第80-82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2-84页
    7.1 主要结论第82-83页
    7.2 不足与展望第83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硕士期间科研情况第90-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碳酸饮料饮用频度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联性的横断面研究
下一篇:中小学生家长肥胖相关知信行与子女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