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21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12页 |
1.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超声空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3-19页 |
1.3.1 超声场下空化泡运动的理论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3.2 超声空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3.3 超声空化的实验研究 | 第17-19页 |
1.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2 超声振动珩磨下空化泡动力学分析 | 第21-32页 |
2.1 空化的基本概述 | 第21-23页 |
2.1.1 空化的分类 | 第21-22页 |
2.1.2 超声空化的空化数和空化阈值 | 第22页 |
2.1.3 超声空化产生的基本效应 | 第22-23页 |
2.2 超声振动珩磨下的空化泡动力学 | 第23-30页 |
2.2.1 超声振动珩磨的加工环境 | 第24页 |
2.2.2 磨削液(煤油)的作用 | 第24-25页 |
2.2.3 磨削区的单空化泡理论模型 | 第25-30页 |
2.3 超声振动珩磨区空化泡运动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3 超声珩磨区空化泡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 | 第32-46页 |
3.1 考虑煤油蒸气冷凝与蒸发的空化泡动力学方程初始条件 | 第32-33页 |
3.2 空化泡各状态参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| 第33-34页 |
3.3 不同超声环境下空化泡的的状态参量变化曲线 | 第34-36页 |
3.4 不同初始半径下空化泡的状态参量变化曲线 | 第36-37页 |
3.5 超声振动珩磨参数对空化泡状态参量的影响 | 第37-41页 |
3.5.1 不同珩磨压力下空化泡的状态参量变化曲线 | 第38-39页 |
3.5.2 不同珩磨头回转速度下空化泡的状态参量变化曲线 | 第39-40页 |
3.5.3 不同珩磨头往复速度下空化泡的状态参量变化曲线 | 第40-41页 |
3.6 超声振动珩磨外界环境因素对空化泡状态参量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3.6.1 不同切削液粘性下空化泡的状态参量变化曲线 | 第41-43页 |
3.6.2 不同超声频率下空化泡的状态参量变化曲线 | 第43-44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4 不同声场激励下空化泡运动过程的数值分析 | 第46-55页 |
4.1 多次谐频激励下的空化泡状态参量变化 | 第46-50页 |
4.2 三角波激励下空化泡的状态参量变化 | 第50-52页 |
4.3 方波激励下空化泡的状态参量变化 | 第52-5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5 超声振动珩磨磨削区的空化试验验证 | 第55-64页 |
5.1 水听器法测量磨削区的空化声场 | 第55-59页 |
5.1.1 试验原理及仪器 | 第55-56页 |
5.1.2 试验过程 | 第56页 |
5.1.3 试验结果 | 第56-59页 |
5.2 铝箔腐蚀法定性测量磨削区的空化强度 | 第59-63页 |
5.2.1 试验原理及仪器 | 第59-60页 |
5.2.2 试验过程 | 第60页 |
5.2.3 试验结果 | 第60-63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6.1 结论 | 第64-65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