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发电、发电厂论文--发电厂论文--核电厂(核电站)论文

我国南海近岸核电站附近海域环境中Pu的测定及含量水平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31页
    1.1 钚元素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钚的物理性质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钚及同位素其应用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钚的毒性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1 放射性毒性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2 化学毒性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3 放射性与化学毒性的比较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钚的来源及含量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1 大气核试验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2 核设施排放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3 核事故第16-17页
    1.2 海洋环境中钚第1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海洋环境中钚的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海洋中钚的含量及其行为特征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海水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海洋沉积物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3 海洋生物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海洋中钚的应用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1 海水研究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2 沉积物研究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3 海洋生物研究第29页
    1.3 本研究的目标、意义和内容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研究的目标和意义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创新点第30-31页
第二章 海洋样品中钚同位素的分析方法第31-39页
    2.1 海洋环境钚及其同位素的富集和纯化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海水样品采集与前处理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沉积物和海洋生物前处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Pu的分离与纯化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1 溶剂萃取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2 离子交换树脂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3 萃取色层柱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4 基于离子交换树脂的连续流动/连续注射分离法第34页
    2.2 海洋环境中钚同位素的测量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放射性测量测量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1 α 谱仪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2 液闪测量法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质谱分析法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ICP-MS测量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加速器质谱AMS分析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其他测量方法第38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38-39页
第三章 海洋样品中钚同位素测量方法的建立第39-47页
    3.1 实验方案的制定和方法选择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样品前处理方法选择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1 海水前处理方法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2 沉积物前处理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3 海洋生物前处理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Pu的分离与纯化方法选择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电沉积方法选择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测量方法选择第42-43页
    3.2 海洋样品中钚同位素分析与测量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流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试剂与制备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样品的前处理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海水中Pu的前处理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沉积物及生物灰中Pu的前处理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Pu的分离与纯化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样品源制备与测量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.1 制样时间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.2 样品测量第46-47页
第四章 海洋环境中钚的含量水平第47-69页
    4.1 广东大亚湾海域环境中钚的含量水平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海域状况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海洋学研究进展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1 样品采集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2 样品分析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研究结果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4.1 海水中钚及其它核素放射性水平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4.2 海水中核素的平面分布特征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4.3 沉积物中钚放射性水平第54页
    4.2 广西防城港海域环境中钚的含量水平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海域状况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海洋学研究进展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1 样品采集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2 样品分析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研究结果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1 海水中钚及其它核素放射性水平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2 海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平面分布特征第58-61页
    4.3 海南昌江附近海域环境中钚的含量水平第61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海域状况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海洋学研究进展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1 样品采集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2.样品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研究结果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1 海水中钚及其它核素放射性水平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2 海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平面分布特征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3 海洋生物中钚放射性水平第67-69页
第五章 结语第69-71页
    5.1 方法学研究方面第69页
    5.2 测量结果第69-70页
    5.3 研究存在问题第70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85页
主要技术成果和参与海洋调查情况第85-87页
    1 主要技术成果第85页
    2 参与海洋调查情况第85-87页
致谢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NICU早产儿影响分析
下一篇:556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