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

论虐待犯罪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引言第9-11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页
    1.2 虐待犯罪的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1.3 本文创新之处第10-11页
2 虐待犯罪的概述第11-18页
    2.1 虐待犯罪的概念第11-12页
    2.2 我国刑法关于虐待犯罪的立法沿革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古代中国的虐待犯罪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近代以来我国虐待犯罪的立法变迁第13-14页
    2.3 域外国家与地区虐待犯罪立法概览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域外国家虐待罪的立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域外国家有关虐待被监管人的立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国际条约与域外国家有关虐待俘虏罪的立法第16-18页
3 虐待犯罪客体之研究第18-23页
    3.1 虐待犯罪客体的概述第18-20页
    3.2 虐待犯罪客体的一般性特点第20-21页
    3.3 虐待犯罪中具体个罪的客体第21-23页
4 虐待犯罪之客观行为研究第23-27页
    4.1 虐待犯罪的客观行为的一般性特征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虐待犯罪行为方式上的多样性和持续性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虐待行为的隐蔽性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虐待行为对精神利益的附加损害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虐待犯罪不作为方式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虐待犯罪的行为对象第25页
    4.2 虐待犯罪中具体个罪的行为方式第25-27页
5 虐待犯罪之主体的研究第27-37页
    5.1 虐待犯罪主体的一般性特征第27页
    5.2 虐待犯罪中具体个罪的主体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虐待罪的主体问题的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5.3 虐待被监护、看护人罪主体的问题分析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亲权与监护权分离下的监护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未成年人、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意定监护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看护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虐待被监护、看护人罪中的单位犯罪问题第33-34页
    5.4 虐待被监管人罪主体的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监管机构的范围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监管人员的认定第34-35页
    5.5 虐待部属、俘虏罪主体的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虐待部属、俘虏罪主体的范围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虐待部属、俘虏罪的特殊主体第36-37页
6 虐待犯罪之主观方面研究第37-42页
    6.1 虐待犯罪主观心态的概述第37页
    6.2 虐待犯罪结果加重犯主观心态的认定第37-38页
    6.3 虐待犯罪与其他相似犯罪在主观心态上的区分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在主观心态上的区分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虐待罪与遗弃罪在主观心态上的区分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虐待罪与侮辱罪在主观心态上的区分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6页
致谢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近代中国公民参政权变迁研究
下一篇:基于计算智能和数学形态学的肺部CT图像分割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