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热力工程、热机论文--燃料与燃烧论文

单一组分燃料临界自燃边界关联性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1章 绪论第12-30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燃料理化特性对燃烧的影响第15-19页
    1.3 自燃理论第19-26页
    1.4 反应控制均质混合气梯级自燃燃烧模式的提出第26-27页
    1.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内容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课题的提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8-30页
第2章 研究平台及研究方法第30-42页
    2.1 研究平台第30-33页
    2.2 临界自燃温度测定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2.3 研究用燃料喷油量的标定第35-37页
    2.4 温度曲线与压力曲线的修正第37-39页
    2.5 燃烧效率分析第39-42页
第3章 研究方案设计及分析指标的建立第42-52页
    3.1 研究方案第42-45页
    3.2 自燃温度的影响因素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压力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燃油类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燃油浓度第47页
    3.3 分析指标建立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燃空当量比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可燃混合气的燃料碳原子体积浓度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可燃混合气的总氧原子体积浓度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燃料分子碳链结构第5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4章 燃料临界自燃边界试验数据分析第52-68页
    4.1 可燃混合气当量比对临界自燃温度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4.2 可燃混合气的燃料碳原子浓度对临界自燃温度的影响第54-59页
    4.3 可燃混合气的总氧原子浓度对临界自燃温度的影响第59-63页
    4.4 燃料分子的碳链结构对临界自燃温度的影响第63-6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5-68页
第5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第68-72页
    5.1 全文总结第68-70页
    5.2 工作展望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6页
个人简介第76-78页
致谢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“偶像”写手到青年作家—张悦然小说创作研究
下一篇:CUMS抑郁模型小鼠下丘脑的蛋白质组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