锁固束口形滑坡天然土拱效应作用机理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论文创新点 | 第18页 |
1.3.3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李子乡束口形滑坡地质特征概况 | 第20-26页 |
2.1 自然地理概况 | 第20页 |
2.2 地形地貌 | 第20-21页 |
2.3 地层岩性 | 第21-22页 |
2.4 地质构造 | 第22页 |
2.5 束口形滑坡特征 | 第22-26页 |
2.5.1 滑坡发育特征 | 第23页 |
2.5.2 滑坡变形、堆积特征 | 第23-26页 |
第3章 束口形滑坡土拱效应力学机理研究 | 第26-54页 |
3.1 土拱效应的形成和发展 | 第26-27页 |
3.2 滑坡桩—土土拱效应研究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3 锁固型滑坡土拱效应研究分析 | 第28-34页 |
3.4 锁固束口形滑坡土拱作用力学模型建立 | 第34-43页 |
3.4.1 滑坡窄口段受力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4.2 窄口段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7页 |
3.4.3 束口形滑坡窄口段应力解析解公式推导 | 第37-43页 |
3.5 束口形滑坡土拱效应变化规律分析 | 第43-52页 |
3.5.1 颈缩角影响规律研究 | 第43-46页 |
3.5.2 推挤压力影响规律研究 | 第46-48页 |
3.5.3 摩阻力影响规律研究 | 第48-50页 |
3.5.4 窄口段半间距影响规律研究 | 第50-5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4章 基于FLAC3D对滑坡天然土拱机理的分析 | 第54-86页 |
4.1 概述 | 第54-55页 |
4.2 FLAC3D程序简介 | 第55-58页 |
4.2.1 FLAC3D基本原理 | 第55-56页 |
4.2.2 FLAC3D本构模型及边界条件 | 第56-57页 |
4.2.3 FLAC3D特征 | 第57-58页 |
4.3 基于DEM的真实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| 第58-62页 |
4.3.1 模型建立 | 第58-61页 |
4.3.2 网格划分 | 第61页 |
4.3.3 模型计算参数选取 | 第61-62页 |
4.4 束口滑坡天然土拱作用模拟验证分析 | 第62-80页 |
4.4.1 应力分析 | 第62-74页 |
4.4.2 位移分析 | 第74-80页 |
4.5 监测点变化规律分析 | 第80-84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结论及展望 | 第86-88页 |
结论 | 第86-87页 |
展望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项目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