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基于ORB和聚类的复制-粘贴篡改区域盲鉴别算法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1.2 数字图像取证技术概述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数字图像主动取证技术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数字图像被动取证技术第15-17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-18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8-19页
第2章 数字图像复制-粘贴篡改盲鉴别算法概述第19-28页
    2.1 自然图像与复制-粘贴篡改图像生成机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自然图像成像机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复制-粘贴篡改图像生成机制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复制-粘贴篡改图像盲鉴别算法概述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于图像块匹配的复制-粘贴盲鉴别算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基于特征点匹配的复制-粘贴盲鉴别算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存在的问题第23-24页
    2.3 局部特征描述符概述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SIFT特征描述符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SURF特征描述符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ORB特征描述符第26-2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7-28页
第3章 基于ORB和聚类的复制-粘贴篡改程度评估算法第28-38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8页
    3.2 尺度不变的ORB算法第28-29页
    3.3 特征描述符的聚类第29-30页
    3.4 篡改区域的评估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核点的定义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基于核点的篡改区域尺度测定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基于核点的篡改区域角度测定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误差控制第31页
    3.5 算法流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算法基本流程第31-32页
    3.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测试图库集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有效性及鲁棒性测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评价标准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阈值t的选取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复制-粘贴篡改评价模型性能评价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6 算法性能对比第36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36-38页
第4章 基于复制-粘贴篡改程度评估的篡改区域精确匹配算法第38-4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8页
    4.2 特征点的提取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特征描述符的选择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特征描述符的匹配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特征描述符的聚类第39-40页
    4.3 篡改程度特征提取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源区域及篡改区域核点的定义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篡改程度尺度差计算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篡改程度角度差计算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误差控制第41页
    4.4 类区域生长法的区域匹配算法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区域生长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类区域生长法第42-43页
    4.5 算法流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算法基本流程第43-44页
    4.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测试图库集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有效性测试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评价标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特征描述符的选取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阈值t的选取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6 算法性能对比第47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48-50页
    5.1 工作总结第48-49页
    5.2 研究展望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3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细菌脂多糖和1,3-β-D葡聚糖与克罗恩病疾病活动度关系的研究
下一篇:大蒜素对胰腺癌细胞EMT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