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预防医学、卫生学论文--环境卫生、环境医学论文--水与给水卫生论文--水的净化与消毒论文

紫外消毒致耐药基因水平转移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-24页
    1.1 耐药基因及其水环境污染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环境中抗生素存在现状及危害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耐药基因对水环境的污染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2 UV与臭氧消毒研究进展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紫外对细菌,耐药基因灭活规律及作用机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臭氧对细菌灭活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 1.3 损伤E.COLI的检测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水环境中损伤E. coli的研究进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E. coli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第16-18页
    1.4 研究路线与目标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水环境ARGs的水平转移和传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路线及意义第20-24页
第二章 UV消毒对ARB和ARGS的影响第24-5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4页
    2.2 材料与方法第24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对象与材料第24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1 实验对象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2 仪器设备和材料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3 主要试剂、培养基和溶液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4 主要培养基配制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5 主要溶液配制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方法第33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质粒的提取和纯化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抗生素耐药菌的构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3 转化结果的验证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4 UV消毒实验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5 紫外对耐药菌消毒效果评价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6 损伤菌计算方法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7 UV消毒对耐药基因影响的研究第37-41页
    2.3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讨论第42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UV对耐药菌E. coli 25922(RP4)的消毒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.1 UV消毒耐药菌E. coli 25922(RP4)的灭活效果评价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.2 UV消毒耐药质粒RP4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UV对其它耐药致病菌的消毒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1 不同剂量下UV消毒五种耐药菌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2 UV消毒对5种耐药菌的杀灭效果比较及其损伤细菌的形成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UV消毒对含不同质粒的耐药菌灭活效果的比较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讨论第48-50页
第三章 UV消毒损伤细菌性质的初步研究第50-68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0-51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方法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对象与材料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1 实验对象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2 仪器设备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3 主要试剂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4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方法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损伤菌悬液(10~8 CFU/ml)制备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计数消毒损伤菌和计算损伤率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3 电镜观察消毒损伤菌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3 消毒损伤菌的拉曼光谱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4 β-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检测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5 细菌抗氧化系统指标的测定第54-55页
    3.3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5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讨论第55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损伤菌细胞膜的形态学观测第55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1 UV消毒致P .aeruginosa 27853 损伤菌的电镜观察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2 UV消毒致E. coli 25922 损伤菌的电镜观察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3 UV消毒致Salmonell 50312 损伤菌的电镜观察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4 UV消毒致E. faecalis 33186 损伤菌的电镜观察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5 UV消毒S.aureus 6538 损伤菌的电镜观察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UV消毒E. coli 25922 损伤菌的拉曼光谱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β-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抗氧化酶系统的测定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讨论第66-68页
第四章 臭氧损伤E. COLI的检测第68-77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8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方法第68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对象与材料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研究对象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仪器设备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3 材料试剂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4 主要试剂配制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方法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 细菌菌悬液的制备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 臭氧消毒损伤E. coli的制备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3 损伤E. coli的培养与计数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4 SOD酶活性测试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5 不同方法检测E. coli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6 E. coli损伤率的计算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7 不同方法对损伤E. coli的检出率计算第73页
    4.3 数据处理第73-74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讨论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不同方法对正常E.coli的检测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不同方法对损伤E.coli K12的检测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讨论第75-77页
第五章 游离ARGS转化UV消毒损伤菌条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第77-95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7-78页
    5.2 材料与方法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对象与材料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.1 实验对象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.2 仪器设备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.3 主要试剂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.4 试剂盒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方法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1 质粒的提取和纯化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2 受体菌感受态细菌的制备和保存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3 UV消毒实验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4 自然转化实验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5 转化结果的验证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6 转化频率的计算第82页
    5.3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82页
    5.4 结果与讨论第82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游离ARGs自然转化UV消毒损伤菌的条件第82-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1.1 质粒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1.2 损伤菌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1.3 孵育时间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水质因素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88-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2.1 温度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2.2 pH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2.3 氨氮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2.4 COD_(Mn)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2.5 金属阳离子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讨论第92-95页
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95-96页
参考文献第96-108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8-109页
附录第109-110页
致谢第110-111页

论文共11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有机杀菌剂复合锌基镀层的制备及其耐微生物腐蚀与污损性能研究
下一篇:钒酸盐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杀菌性能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