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图表清单 | 第11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3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、意义及目的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4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6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18页 |
·亚热带 | 第16-17页 |
·滨海 | 第17页 |
·空间形态 | 第17-18页 |
·控制 | 第18页 |
·研究对象和范围 | 第18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8页 |
·研究范围 | 第18页 |
·研究的方法、内容及框架 | 第18-21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的框架 | 第20-2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本章注释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| 第23-29页 |
·相关理论研究 | 第23-24页 |
·城市设计理论 | 第23页 |
·界面控制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其他方面的理论 | 第24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24-2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4-25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25-26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26-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页 |
本章注释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相关案例研究 | 第29-58页 |
·选取研究案例的原则 | 第29页 |
·滨海地块(街区)的尺度研究 | 第29-34页 |
·滨海地块(街区)的尺度研究的目的 | 第29-30页 |
·对国内外滨海地块(街区)尺度的研究 | 第30-34页 |
·国内外滨海区空间形态控制模式与内容研究 | 第34-57页 |
·国内案例研究香港维多利亚港片区 | 第34-48页 |
·国外案例研究旧金山滨海区 | 第48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页 |
本章注释 | 第57-58页 |
第四章 城市滨海空间形态控制手法 | 第58-92页 |
·滨海空间控制的必要性 | 第58-60页 |
·城市滨海地段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| 第58页 |
·可行性的控制思路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城市滨海地段的空间控制手段 | 第59-60页 |
·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下的空间控制手法 | 第60-70页 |
·土地使用控制 | 第60-63页 |
·开发强度控制 | 第63页 |
·建筑建造控制 | 第63-70页 |
·城市设计导则体系下的空间控制手法 | 第70-88页 |
·滨海空间界面控制 | 第70-84页 |
·地块布局模式控制 | 第84-86页 |
·视线及景观通廊控制 | 第86-88页 |
·城市滨海空间形态控制的保障机制 | 第88-89页 |
·形成滨海地区的设计大纲 | 第88-89页 |
·建立设计审查小组 | 第89页 |
·提高规划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| 第8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本章注释 | 第90-92页 |
第五章 工程实例惠州大亚湾滨海地区区域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| 第92-105页 |
·项目背景 | 第92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92-93页 |
·大亚湾滨海区猴仔湾片区规划方案 | 第93-94页 |
·生态结构 | 第93页 |
·空间结构 | 第93页 |
·道路系统 | 第93-94页 |
·土地利用 | 第94页 |
·大亚湾滨海区猴仔湾片区空间形态控制 | 第94-104页 |
·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控制 | 第95-98页 |
·城市设计导则层面的控制 | 第98-10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105-107页 |
·对本论文研究的总结 | 第105-106页 |
·研究的不足及期望 | 第106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1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11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-113页 |
附件 | 第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