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略词表 | 第8-9页 |
前言 | 第9-11页 |
实验研究 | 第11-29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11-12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11页 |
1.2 实验用药 | 第11页 |
1.3 实验主要仪器 | 第11页 |
1.4 实验试剂 | 第11-12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12-16页 |
2.1 大鼠的造模及分组 | 第12页 |
2.2 中药的制备过程 | 第12页 |
2.3 大鼠给药浓度及时间 | 第12页 |
2.4 心肌组织的取材及制备方法 | 第12-13页 |
2.4.1 左心室及室间隔的取材方法 | 第12-13页 |
2.4.2 心肌组织匀浆的制备 | 第13页 |
2.5 观察指标 | 第13页 |
2.6 检测指标 | 第13-16页 |
2.6.1 大鼠左室重量指数的计算 | 第13页 |
2.6.2 大鼠血清NT-pro BNP水平的检测 | 第13-14页 |
2.6.3 大鼠心肌蛋白浓度的检测 | 第14页 |
2.6.4 大鼠琥珀酸脱氢酶(SDH)的检测 | 第14-15页 |
2.6.5 大鼠Na~+-K~+-ATP酶的检测 | 第15页 |
2.6.6 大鼠Ca~(2+)-Mg~(2+)-ATP酶的检测 | 第15-16页 |
2.7 数据统计 | 第16页 |
3 结果 | 第16-22页 |
3.1 各组一般情况观察 | 第16页 |
3.2 各组死亡数统计 | 第16-17页 |
3.3 各组左室重量指数的比较 | 第17-18页 |
3.4 各组NT-pro BNP水平的比较 | 第18-19页 |
3.5 各组心肌组织SDH活性的比较 | 第19-20页 |
3.6 各组心肌组织Na~+-K~+-ATP酶活性的比较 | 第20-21页 |
3.7 各组心肌组织Ca~(2+)-Mg~(2+)-ATP酶活性的比较 | 第21-22页 |
4 讨论 | 第22-29页 |
4.1 成功大鼠心衰模型制备 | 第22-23页 |
4.2 药物对大鼠死亡率的影响 | 第23页 |
4.3 药物对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4.4 药物对NT-pro BNP水平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4.5 药物对SDH活性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4.6 药物对Na~+-K~+-ATP酶活性的影响 | 第26页 |
4.7 药物对Ca~(2+)-Mg~(2+)-ATP酶活性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4.8 参桂保心浓煎剂的组方及现代研究 | 第27-29页 |
结语 | 第29-30页 |
1 结论 | 第29页 |
2 体会与展望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2页 |
附录 | 第32-33页 |
综述一 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| 第33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
综述二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 | 第40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研究生期间成果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