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30页 |
1.1 光周期调控拟南芥开花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1.2 光周期调控水稻开花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1.3 成花素的发现 | 第20-21页 |
1.4 成花素运输机制 | 第21-24页 |
1.5 多梳蛋白抑制复合体调控植物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 | 第24-28页 |
1.5.1 拟南芥多梳蛋白抑制复合体1(PRC1)的组成 | 第26页 |
1.5.2 PRC1的环指蛋白质具有E3泛素连接酶的活性 | 第26-27页 |
1.5.3 在拟南芥中EMF1和VRN1是植物特有的PRC1组分 | 第27-28页 |
1.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8-29页 |
1.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9-30页 |
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0-51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30-34页 |
2.1.1 植物材料 | 第30页 |
2.1.2 载体构建所用菌株 | 第30-31页 |
2.1.3 载体构建所用双元载体质粒 | 第31-32页 |
2.1.4 试验中所用试剂 | 第32-33页 |
2.1.5 实验仪器 | 第33-34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34-47页 |
2.2.1 载体构建 | 第34-37页 |
2.2.2 水稻的遗传转化 | 第37-40页 |
2.2.3 水稻T-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| 第40-41页 |
2.2.4 OsTIP1基因在水稻表达模式分析 | 第41-43页 |
2.2.5 GUS染色 | 第43-44页 |
2.2.6 水稻栽培处理方法 | 第44页 |
2.2.7 拟南芥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方法 | 第44-45页 |
2.2.8 拟南芥栽培管理技术 | 第45-46页 |
2.2.9 拟南芥DNA的提取 | 第46-47页 |
2.2.10 亚细胞定位 | 第47页 |
2.2.11 生物信息学软件 | 第47页 |
2.2.12 测定指标 | 第47页 |
2.3 创制试验材料 | 第47-51页 |
2.3.1 水稻转基因材料的创制 | 第47-49页 |
2.3.2 拟南芥转基因材料的创制 | 第49-51页 |
第三章 OsTIPS的进化分析和序列比对 | 第51-59页 |
3.1 不同物种中FTIP1同源基因进化分析 | 第51页 |
3.2 水稻中FTIP1的序列比对和结构域分析 | 第51-58页 |
3.3 OsTIPs蛋白质的三维结构预测 | 第58页 |
3.4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OsTIP1的功能分析 | 第59-69页 |
4.1 拟南芥ftip1-2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| 第59页 |
4.2 OsTIP1与FTIP1基因具有相似的功能 | 第59-62页 |
4.3 OsTIP1促进拟南芥开花 | 第62-63页 |
4.4 OsTIP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和亚细胞定位 | 第63-67页 |
4.5 ostip1-1 T-DNA插入突变体鉴定和表型分析 | 第67页 |
4.6 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OsTIP6的功能研究 | 第69-82页 |
5.1 OsTIP6与FTIP1基因具有相似的功能 | 第69-72页 |
5.2 OsTIP6促进拟南芥开花 | 第72-73页 |
5.3 OsTIP6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和亚细胞定位 | 第73-75页 |
5.4 水稻ostip6-1T-DNA插入突变体延迟水稻开花 | 第75-81页 |
5.5 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| 第82-85页 |
6.1 FTIP1基因在不同物种中功能保守 | 第82页 |
6.2 水稻OsTIPs基因家族与FTIP1的功能互补 | 第82-83页 |
6.3 水稻OsTIPs在拟南芥中促进开花 | 第83页 |
6.4 水稻OsTIPs的表达模式分析和亚细胞定位 | 第83页 |
6.5 水稻中OsTIPs参与水稻开花期调控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94页 |
附录 | 第94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-10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