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基础医学论文

转录因子TCF7L2相关的功能性基因调控元件研究

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前言第13-2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3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表观遗传学与药物研发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组蛋白密码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转录因子TCF7L2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新一代测序技术(NGS)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(ChIP)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6 机器学习第22-2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-26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6-28页
第二章 基于机器学习建立转录因子相关的功能性基因调控元件分析方法第28-3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8-29页
    2.2 材料与方法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环境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方法第30-33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36-38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38-39页
第三章 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后测序创建数据集第39-5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9-40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方法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方法第41-46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超声条件的确定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qPCR检测ChIP后得到的DNA质量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测序结果第52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52-55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55-56页
第四章 TCF7L2相关的人类基因组功能性调控单元分析第56-90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6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方法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环境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方法第56-61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分析第61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测试数据集样本分析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HMM模型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转录因子相关功能性基因调控元件分析第68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TCF7L2相关染色质状态的基因富集和信号通路分析第81-87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87-88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88-90页
第五章 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基因内部增强子和远端增强子元件第90-107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0-92页
    5.2 材料与方法第92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材料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方法第93-100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100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T-cep预测的染色质修饰状态与TCF7L2的相关性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转录因子相关增强子功能第101-105页
    5.4 讨论第105-106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106-107页
第六章 利用TCF7L2和MYC组学数据比较T-CEP和CHROMHMM分析方法第107-115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07页
    6.2 实验方法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数据来源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实验方法第107-108页
    6.3 结果与分析第108-11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ChromHMM对TCF7L2组学数据分析结果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ChromHMM和T-cep软件对TCF7L2组学数据处理结果对比第108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MYC组学数据分析结果第111-113页
    6.4 讨论第113-114页
    6.5 小结第114-115页
第七章 结论第115-118页
    7.1 本文结论第115-117页
    7.2 本文创新点第117-118页
参考文献第118-134页
附录1转录因子相关染色质状态的基因清单第134-152页
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2-153页
致谢第153页

论文共1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工件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
下一篇: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