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保护学论文--林火论文--森林火灾的成因、种类及影响论文

辽宁省东部三种针叶树种地表可燃物载量与火行为特点研究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前言第11-16页
    1 可燃物载量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2 可燃物含水率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3 森林地表可燃物火行为研究现状第13-16页
第一章 辽宁省东部三种针叶树地表可燃物载量变化规律第16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区概况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地理位置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气候水文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植被情况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土壤类型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调查地点第17-18页
    1.2 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调查仪器设备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调查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1.3 结果与分析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及变化规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樟子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及变化规律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日本落叶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及变化规律第22-24页
    1.4 小结第24-26页
第二章 三种针叶树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规律第26-36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材料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验仪器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试验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可燃物平衡含水率和时滞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空气相对湿度对可燃物平衡含水率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空气相对湿度对可燃物时滞的影响第34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34-36页
第三章 三种针叶树地表可燃物火行为特征的研究第36-45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仪器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验材料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验仪器第36页
    3.2 试验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蔓延速度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最大火焰温度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最大火焰高度测定第37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蔓延速度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最大火焰高度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最大火焰温度第41-44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44-45页
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第45-47页
    4.1 结论第45页
    4.2 建议第45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致谢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Ice无线集群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互惠预期与知识转移效果关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