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思考遗址与遗址公园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回顾 | 第11-15页 |
1.2.1 相关概念总结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外的研究 | 第12页 |
1.2.3 国内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4 问题的提出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的视角 | 第15页 |
1.4 研究的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5 研究的框架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城市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理论 | 第18-28页 |
2.1 城市遗址公园的保护利用理论研究 | 第18-20页 |
2.1.1 遗址本体保护措施 | 第18页 |
2.1.2 遗址处理手法 | 第18-19页 |
2.1.3 城市遗址的保护利用 | 第19-20页 |
2.2 公园规划理论研究 | 第20-22页 |
2.2.1 景观与景观规划 | 第20-21页 |
2.2.2 公园与公园规划设计 | 第21页 |
2.2.3 遗址公园与其他公园关系 | 第21-22页 |
2.3 典型案例分析 | 第22-26页 |
2.3.1 意大利罗马古城保护利用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3.2 日本奈良平城宫遗址保护利用分析 | 第23-25页 |
2.3.3 西安大明宫遗址保护利用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4 本章小节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城市遗址公园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策略 | 第28-57页 |
3.1 城市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的价值评价 | 第28-29页 |
3.1.1 城市遗址公园保护利用历史价值评价 | 第28页 |
3.1.2 城市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科学价值评价 | 第28页 |
3.1.3 城市遗址公园保护利用艺术价值评价 | 第28-29页 |
3.1.4 城市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社会价值评价 | 第29页 |
3.1.5 城市遗址公园保护利用文化价值评价 | 第29页 |
3.2 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策略 | 第29-36页 |
3.2.1 不同秩序和谐共生的策略 | 第29-30页 |
3.2.2 与城市空间布局协调策略 | 第30-31页 |
3.2.3 与城市用地布局协调策略 | 第31-32页 |
3.2.4 与城市交通规划协调策略 | 第32-33页 |
3.2.5 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协调策略 | 第33-34页 |
3.2.6 与城市工程规划协调策略 | 第34页 |
3.2.7 与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及环境保护协调策略 | 第34-35页 |
3.2.8 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协调策略 | 第35-36页 |
3.3 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依据 | 第36-41页 |
3.3.1 作为背景的“城市” | 第36-37页 |
3.3.2 遗址公园的基地概况 | 第37-38页 |
3.3.3 遗址公园可行性研究 | 第38-39页 |
3.3.4 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前准备 | 第39-41页 |
3.4 遗址公园的遗址空间研究 | 第41-42页 |
3.4.1 遗址空间与遗址空间环境 | 第41-42页 |
3.4.2 遗址空间的形态构成 | 第42页 |
3.5 遗址公园的规划结构分析 | 第42-45页 |
3.5.1 遗址公园的结构形式 | 第42-43页 |
3.5.2 遗址公园的轴线设计 | 第43-44页 |
3.5.3 遗址公园的节点设计 | 第44-45页 |
3.6 遗址公园道路系统分析 | 第45-48页 |
3.6.1 遗址公园的道路类别 | 第45-46页 |
3.6.2 遗址公园出入口 | 第46-48页 |
3.6.3 遗址公园的停泊空间 | 第48页 |
3.6.4 遗址公园游览路线设计 | 第48页 |
3.7 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分析 | 第48-53页 |
3.7.1 遗址本体景观设计 | 第48-49页 |
3.7.2 遗址公园人工景观 | 第49-52页 |
3.7.3 遗址公园自然景观 | 第52-53页 |
3.8 遗址公园的规模研究 | 第53-55页 |
3.8.1 环境容量 | 第54页 |
3.8.2 人口规模控制 | 第54-55页 |
3.8.3 环境容量的平衡 | 第55页 |
3.9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4章 案例研究——宋夹城遗址公园规划设计 | 第57-99页 |
4.1 项目背景分析 | 第57-66页 |
4.1.1 扬州城市遗址保护利用概况 | 第57-63页 |
4.1.2 宋夹城项目背景分析 | 第63-66页 |
4.2 宋夹城现状及空间格局 | 第66-69页 |
4.2.1 宋夹城山水空间格局 | 第67页 |
4.2.2 宋夹城历史空间格局 | 第67-69页 |
4.3 宋夹城遗址公园现状评估及矛盾分析 | 第69-72页 |
4.3.1 宋夹城遗址公园现状评估 | 第69-70页 |
4.3.2 宋夹城遗址公园存在的问题 | 第70-72页 |
4.4 规划设计概况 | 第72-84页 |
4.4.1 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| 第73页 |
4.4.2 保护目标与原则 | 第73页 |
4.4.3 基本对策的制定 | 第73-74页 |
4.4.4 保护区划范围及总体功能布局 | 第74页 |
4.4.5 保护技术措施 | 第74-77页 |
4.4.6 景观环境保护 | 第77-79页 |
4.4.7 展示规划 | 第79-82页 |
4.4.8 管理规划 | 第82-84页 |
4.5 规划未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| 第84-87页 |
4.5.1 规划未解决的问题 | 第85-86页 |
4.5.2 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| 第86-87页 |
4.6 扬州城市遗址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| 第87-94页 |
4.6.1 城市规划及综合管理方面 | 第87-90页 |
4.6.2 遗址本体认识保护方面 | 第90-91页 |
4.6.3 规划设计方面 | 第91-92页 |
4.6.4 旅游业对遗址影响方面 | 第92-94页 |
4.7 扬州遗址公园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的思考 | 第94-98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98-99页 |
第5章 总结 | 第99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04页 |
图片来源 | 第104-106页 |
个人简介 | 第106页 |
研究生及工作期间主持或参与的项目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