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管理学论文--管理技术与方法论文--办公室工作论文--文书工作论文

公文缩略语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缩略语研究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主要研究内容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.1 缩略语的定义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.2 缩略语的称谓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.3 缩略语的性质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.4 缩略语的生成原则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角度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公文缩略语研究概况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分类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缩略方式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结构类型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规范使用第14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目的、方法及理论基础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及语料来源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理论基础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1 经济性原则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2 意象图式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3 转喻映射第16-17页
    1.4 小结第17页
2 公文缩略语概述第17-35页
    2.1 公文缩略语的定义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公文的定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缩略语的定义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公文缩略语的定义第19-20页
    2.2 公文缩略语的分类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按音节分类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按使用时限分类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按结构分类第24-25页
    2.3 公文缩略语的特点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严肃性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约定性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书面性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政治性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时代性第27-28页
    2.4 公文缩略语的缩略方式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缩合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节略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略缩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统括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代称法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定义法第33-34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34-35页
3 公文缩略语形成的动因和条件第35-45页
    3.1 公文缩略语形成的动因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行业动因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认知动因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经济性动因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1 说话者的平衡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2 听话者的平衡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历时发展动因第40-41页
    3.2 公文缩略语形成的条件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主观因素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客观因素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音节的长短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使用频率的高低第43-44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44-45页
4 公文缩略语的认知基础第45-70页
    4.1 公文缩略语形成的认知基础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意象图式和转喻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事件域认知模型和转喻第47-48页
    4.2 公文缩略语的转喻映射第4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公文缩略语转喻映射的前提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语言的物理距离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语言的意义段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公文缩略语转喻映射的类型第52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 单一映射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 一一映射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3 重叠映射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4 选择映射第58-60页
    4.3 公文缩略语转喻映射的的原则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突显原则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1 形式突显——首汉字优先原则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2 意义突显——中心义项字优先原则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规避原则第63页
    4.4 公文缩略语转喻映射的理据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首汉字优先原则的认知理据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1.1 视觉接近率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1.2“前—后”意象图式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1.3 语言的标记理论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1.4 范畴化理论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中心义项字优先原则的认知理据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1 百科知识观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2 概念突显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3 意义关联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规避原则的认知理据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3.1 范畴化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3.2 认知惯性第68-69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69-70页
5 公文缩略语的规范使用第70-75页
    5.1 时间性第70-71页
    5.2 空间性第71页
    5.3 系统性第71-73页
    5.4 语体性第73-74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74-75页
结论第75-77页
参考文献(按照音序排列)第77-81页
致谢第81-83页
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风场电压控制相互作用及稳定性分析
下一篇:李清俊“宗教小说”研究--以长篇小说《俾临低处》为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