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1页 |
1.1 研究缘起 | 第11-17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5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1.2 暧昧性概念的界定 | 第17-20页 |
1.2.1 暧昧性概念的提出 | 第17-18页 |
1.2.2 暧昧性的释义 | 第18-20页 |
1.2.3 本文对建筑暧昧性的界定 | 第20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1.3.1 研究对象和范围 | 第20-21页 |
1.3.2 研究要点 | 第21-22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22-27页 |
1.4.1 日本传统建筑研究 | 第22-23页 |
1.4.2 日本现当代建筑研究 | 第23-26页 |
1.4.3 日本文化的暧昧性研究 | 第26-27页 |
1.4.4 日本建筑的暧昧性研究 | 第27页 |
1.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 | 第27-31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27-28页 |
1.5.2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8-29页 |
1.5.3 研究框架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日本文化的暧昧根性 | 第31-41页 |
2.1 日本文化暧昧根性产生的原因 | 第31-36页 |
2.1.1 地理环境认知 | 第31-32页 |
2.1.2 时空认知 | 第32-33页 |
2.1.3 审美认知 | 第33-36页 |
2.2 日本文化暧昧性在语言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的表达 | 第36-41页 |
2.2.1 日本文化暧昧性在语言文学中的表达 | 第36-37页 |
2.2.2 日本文化暧昧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 | 第37-41页 |
第三章 日本现当代建筑内外空间的暧昧性表达 | 第41-84页 |
3.1 檐下空间的暧昧性表达 | 第43-56页 |
3.1.1 日本传统建筑檐下空间 | 第44-46页 |
3.1.2 日本现当代建筑对深远檐下空间意象的继承 | 第46-52页 |
3.1.3 日本现当代建筑对缘侧空间的继承 | 第52-55页 |
3.1.4 小结 | 第55-56页 |
3.2 庭院空间的暧昧性表达 | 第56-68页 |
3.2.1 长屋庭院 | 第57-60页 |
3.2.2 围合型庭院 | 第60-65页 |
3.2.3 嵌入型庭院 | 第65-67页 |
3.2.4 小结 | 第67-68页 |
3.3 镂空空间的暧昧性表达 | 第68-73页 |
3.3.1 单向度镂空空间 | 第68-70页 |
3.3.2 多向度镂空空间 | 第70-72页 |
3.3.3 小结 | 第72-73页 |
3.4 构架空间的暧昧性表达 | 第73-78页 |
3.4.1 传统的构架空间 | 第73-77页 |
3.4.2 有机的构架空间 | 第77-78页 |
3.4.3 小结 | 第78页 |
3.5 界面材质的暧昧性表达 | 第78-82页 |
3.5.1 材质质感 | 第78-81页 |
3.5.2 材质肌理 | 第81-82页 |
3.5.3 小结 | 第8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82-84页 |
第四章 日本现当代建筑室内空间的暧昧性表达 | 第84-99页 |
4.1 功能的不确定 | 第84-91页 |
4.1.1 功能空间的转化 | 第84-85页 |
4.1.2 功能空间的流动性 | 第85-87页 |
4.1.3 功能空间的偶发性 | 第87-88页 |
4.1.4 功能空间的通用性 | 第88-90页 |
4.1.5 小结 | 第90-91页 |
4.2 流线的模糊 | 第91-93页 |
4.2.1 主次入口的无差别 | 第91-92页 |
4.2.2 流线的可选性 | 第92-93页 |
4.3 构件的交叠 | 第93-96页 |
4.3.1“线”元素的交叠 | 第93-94页 |
4.3.2“面”元素的交叠 | 第94-96页 |
4.3.3 小结 | 第96页 |
4.4 层的消解 | 第96-97页 |
4.4.1 螺旋上升 | 第96-97页 |
4.4.2 楼板错动 | 第9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7-99页 |
第五章 日本现当代建筑形态的暧昧性表达 | 第99-111页 |
5.1 “无秩序”中的“秩序” | 第99-105页 |
5.1.1 非对称的形态 | 第99-102页 |
5.1.2 “随机”的形态 | 第102-104页 |
5.1.3 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5.2 “静止”中的“流动” | 第105-108页 |
5.2.1 流线的形态 | 第105-106页 |
5.2.2 瞬时的形态 | 第106-108页 |
5.2.3 小结 | 第108页 |
5.3 “坚硬”中的“柔软” | 第108-11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0-111页 |
第六章 日本现当代建筑暧昧性的特征 | 第111-118页 |
6.1 根生性 | 第111-113页 |
6.2 继承性 | 第113-116页 |
6.2.1 现当代日本建筑的师承关系 | 第113-115页 |
6.2.2 现当代日本建筑暧昧性的继承 | 第115-116页 |
6.3 多元性 | 第116-117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17-118页 |
第七章 结语 | 第118-119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19-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27页 |
致谢 | 第127-129页 |
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| 第1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