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5-17页 |
1.2.1 植被生产力 | 第15页 |
1.2.2 降水波动 | 第15-17页 |
1.2.3 降水波动与植被生产力关系 | 第17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与处理 | 第20-31页 |
2.1 研究区概况 | 第20-23页 |
2.1.1 地理位置 | 第20-21页 |
2.1.2 气候条件 | 第21页 |
2.1.3 水文 | 第21页 |
2.1.4 土壤 | 第21页 |
2.1.5 植被 | 第21-22页 |
2.1.6 地形地貌 | 第22-23页 |
2.2 数据来源与处理 | 第23-26页 |
2.2.1 空间数据来源与信息提取 | 第23页 |
2.2.2 气象数据来源与处理 | 第23页 |
2.2.3 NDVI实测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2.4 景观指数选取 | 第24-26页 |
2.3 研究方法 | 第26-31页 |
2.3.1 研究区样区的建立 | 第26页 |
2.3.2 构建生物量-光谱的反演模型 | 第26-27页 |
2.3.3 小波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3.4 相关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.5 趋势分析 | 第29页 |
2.3.6 等级理论的应用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降水波动特征分析 | 第31-40页 |
3.1 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| 第31页 |
3.2 降水的年代际波动特点 | 第31-33页 |
3.2.1 科尔沁地区近55年来降水波动特点 | 第31-32页 |
3.2.2 不同景观类型区近16年来降水波动特点 | 第32-33页 |
3.3 科尔沁地区55年来年降水量的降水波动分析 | 第33-36页 |
3.3.1 科尔沁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实部等值线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3.2 降水序列变化的小波系数模等值线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3.3 降水序列的小波方差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4 科尔沁地区55年来生长季降水量的降水波动特征 | 第36-38页 |
3.4.1 科尔沁地区生长季降水变化实部等值线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4.2 生长季降水序列变化的小波系数模等值线分析 | 第37页 |
3.4.3 生长季降水序列的小波方差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5 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4章 研究区植被变化趋势 | 第40-52页 |
4.1 区域生产力动态变化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2 2000 年-2015 年生产力分布格局图 | 第41-44页 |
4.3 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 | 第44-50页 |
4.3.1 基于景观水平的不同分区景观指数变化 | 第44-46页 |
4.3.2 基于斑块水平的不同分区景观指数变化 | 第46-50页 |
4.3.2.1 基于斑块水平的农田不同分区景观指数变化 | 第47-48页 |
4.3.2.2 基于斑块水平的草原不同分区景观指数变化 | 第48-49页 |
4.3.2.3 基于斑块水平的沙地不同分区景观指数变化 | 第49-50页 |
4.4 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5章 降水波动对农牧交错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| 第52-58页 |
5.1 年降水量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 | 第52-54页 |
5.1.1 农田区年降水量与植被NPP的关系 | 第52-53页 |
5.1.2 草原区年降水量与植被NPP的关系 | 第53页 |
5.1.3 沙地年降水量与植被NPP的关系 | 第53-54页 |
5.2 生长季降水量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 | 第54-56页 |
5.2.1 农田区生长季降水量与植被NPP的关系 | 第54-55页 |
5.2.2 草原区生长季降水量与植被NPP的关系 | 第55-56页 |
5.2.3 沙地生长季降水量与植被NPP的关系 | 第56页 |
5.3 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