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1-15页 |
Abstract | 第15-20页 |
导论 | 第21-41页 |
一、研究对象 | 第21-22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22-24页 |
三、研究综述 | 第24-35页 |
(一) 关于精神生产的内涵与本质 | 第24-25页 |
(二) 关于精神生产的历史梳理和发展 | 第25-26页 |
(三) 关于精神生产的内容与结构 | 第26-29页 |
(四) 关于精神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| 第29-31页 |
(五) 当代中国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研究评述 | 第31-35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35-38页 |
五、创新之处 | 第38-41页 |
第一章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生成 | 第41-71页 |
一、理论渊源 | 第41-57页 |
(一) 精神生产的提出 | 第41-42页 |
(二)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精神生产理论 | 第42-47页 |
(三) 古典哲学家对精神生产的贡献 | 第47-57页 |
二、现实基础 | 第57-62页 |
(一)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产生的深刻社会基础 | 第57-59页 |
(二) 马克思个人经历与思想变化 | 第59-62页 |
三、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形成历程 | 第62-71页 |
(一)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萌芽时期(1843-1844年) | 第62-65页 |
(二)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形成时期(1845-1848年) | 第65-67页 |
(三)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全面丰富、深化发展时期(1848-1883年) | 第67-71页 |
第二章 马克思“精神生产”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| 第71-84页 |
一、马克思“精神生产”的概念及其涵义 | 第71-75页 |
(一) 社会整体性视域中的精神生产 | 第72-74页 |
(二)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精神生产 | 第74-75页 |
二、马克思“精神生产”的基本范畴 | 第75-84页 |
(一) 精神生产的主体与客体 | 第75-79页 |
(二) 精神生产的内容与形式 | 第79页 |
(三) 精神生产的特征 | 第79-82页 |
(四)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| 第82-84页 |
第三章 多维视角下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内容构成 | 第84-118页 |
一、自然·人: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实践视角 | 第84-86页 |
二、历史·存在: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形态视角 | 第86-90页 |
三、社会生产系统·自身结构系统: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结构视角 | 第90-108页 |
(一) 精神生产的外部结构 | 第90-94页 |
(二) 精神生产的内部结构 | 第94-108页 |
四、人的发展·社会进步: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价值视角 | 第108-113页 |
五、共产主义理想·从异化到精神自由: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发展视角 | 第113-118页 |
第四章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地位 | 第118-139页 |
一、精神生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| 第118-125页 |
(一) 为思维与存在的哲学基本问题提供了实践论基础 | 第118-121页 |
(二) 提供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建构与方法建构 | 第121-123页 |
(三) 为必然与自由的哲学主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| 第123-124页 |
(四)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最高价值旨归 | 第124-125页 |
二、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实践价值 | 第125-139页 |
(一) 提供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 | 第125-131页 |
(二) 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模式 | 第131-134页 |
(三) 促成和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| 第134-139页 |
第五章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当代视域 | 第139-170页 |
一、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当代价值 | 第139-150页 |
(一)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| 第139-144页 |
(二)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指南 | 第144-150页 |
二、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当代境遇:新的挑战与要求 | 第150-158页 |
(一) 知识经济新时代的挑战与要求 | 第150-152页 |
(二) 全球化的挑战与要求 | 第152-156页 |
(三) 消费主义文化时代的挑战 | 第156-158页 |
三、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| 第158-170页 |
(一) 坚持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,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科学性、价值性证明 | 第158-160页 |
(二) 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发展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,为社会发展和人的解放提供科学指南和现实指导 | 第160-166页 |
(三) 坚持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唯物论和辩证法,鉴别、甄别当代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文化问题,发展精神生产和文化生产 | 第166-170页 |
结束语 | 第170-1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1-181页 |
致谢 | 第181-182页 |
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著作 | 第182-183页 |
附件 | 第1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