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--知识产权论文

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

摘要第9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第一章 导论第12-2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问题的提出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评述第19-20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技术路线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创新和不足第22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22-24页
第二章 研究理论第24-28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遗传资源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种质资源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农作物种质资源第24-25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法学理论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经济学理论第27-28页
第三章 现行法律制度及运行效果第28-46页
    3.1 现行法律制度及运行体系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现行法律制度体系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现行法律制度运行体系第30-31页
    3.2 现行法律制度运行效果第3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现行法律制度保护现状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现行法律制度实施进展第32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现行法律制度运行影响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现行法律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第43-46页
第四章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发展历程及典型做法第46-55页
    4.1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发展历程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国内保护阶段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联合保护阶段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扩张保护阶段第47-48页
    4.2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典型做法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发达国家保护模式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欠发达国家保护模式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主要区域组织保护模式第52-53页
    4.3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发展趋势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发达国家推行扩张性保护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欠发达国家被动融入国际体系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新兴保护模式崛起第54-55页
第五章 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第55-66页
    5.1 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第55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坚持原则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完善思路第59-61页
    5.2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完善采集保存利用制度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参与主导国际规则制定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谨慎加入国际协定公约第64-66页
第六章 健全我国法律制度运行机制第66-70页
    6.1 确立执法协调分工合作机制第66页
    6.2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产业机制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建立农业推广体系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构建创新机制体制第67页
    6.3 培育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第67-68页
    6.4 建立国际预警保护机制第68页
    6.5 建立国内应急处理机制第68-70页
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70-72页
    7.1 全文总结第70页
    7.2 研究展望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7页
附1: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第77页
附2:研究生期间课题参与情况第77-78页
附3:调查问卷第78-80页
致谢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书籍设计的审美属性与商品价值
下一篇:薪穷而火传--张仃的艺术设计思想与当代价值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