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板式铅阻尼器的试验仿真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引言 | 第10-11页 |
1.2 耗能减震原理 | 第11-12页 |
1.3 阻尼器的分类 | 第12-13页 |
1.4 铅阻尼器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1.4.1 金属铅的特性 | 第13-16页 |
1.4.2 铅阻尼器的特点及类型 | 第16页 |
1.4.3 铅阻尼器的近20年历史 | 第16-19页 |
1.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隔板式铅阻尼器的试验研究 | 第20-30页 |
2.1 阻尼器构造、工作原理及特点 | 第20-21页 |
2.2 试件设计及制作 | 第21-23页 |
2.3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式 | 第23-24页 |
2.4 阻尼器试件试验后状态分析说明 | 第24-25页 |
2.5 滞回曲线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6 耗能特性分析 | 第26-28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隔板式铅阻尼器的仿真分析 | 第30-36页 |
3.1 试验用铅的本构关系 | 第30页 |
3.2 ANSYS仿真单元类型的选择 | 第30-31页 |
3.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加载 | 第31-33页 |
3.4 计算结果应力云图 | 第33-34页 |
3.5 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5.1 滞回曲线对比 | 第34页 |
3.5.2 阻尼器滞回性能参数对比 | 第34-35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隔板式铅阻尼器性能参数回归及恢复力模型 | 第36-55页 |
4.1 性能参数的回归分析 | 第36-51页 |
4.1.1 阻尼器的性能参数值 | 第37-41页 |
4.1.2 多线性屈服荷载的参数回归 | 第41-43页 |
4.1.3 双线性屈服荷载的参数回归 | 第43-46页 |
4.1.4 屈前刚度的参数回归 | 第46-48页 |
4.1.5 屈后刚度的参数回归 | 第48-51页 |
4.2 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 | 第51-53页 |
4.2.1 常用恢复力模型 | 第51-52页 |
4.2.2 阻尼器的双线性恢复力模型 | 第52页 |
4.2.3 恢复力模型的对比验证 | 第52-53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5章 隔板式铅阻尼器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| 第55-68页 |
5.1 Benchmark模型简述 | 第55-56页 |
5.2 地震响应分析工况说明 | 第56-59页 |
5.2.1 地震及场地信息 | 第56-57页 |
5.2.2 地震波选取 | 第57页 |
5.2.3 规范对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| 第57-59页 |
5.3 有限元仿真说明 | 第59-61页 |
5.4 多遇地震最大层间位移角分析 | 第61-62页 |
5.5 罕遇地震最大层间位移角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6 地震下顶层位移分析 | 第63-66页 |
5.7 地震下阻尼器性能分析 | 第66-67页 |
5.8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结论 | 第68-70页 |
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