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电子数字计算机(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)论文--外部设备论文--接口装置、插件论文

基于FPGA的虹膜识别仪的通讯接口系统设计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主流的技术类型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存在的问题第13页
    1.3 课题来源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1.6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5-17页
第2章 基于FPGA的多模式通讯接口系统分析第17-25页
    2.1 基于FPGA的虹膜识别仪的结构分析第17页
    2.2 多模式通讯接口功能需求分析第17-18页
    2.3 系统开发工具的分析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设计及仿真工具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第21-22页
    2.4 FPGA设计开发过程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3-25页
第3章 基于FPGA的多模式通讯接口系统设计第25-43页
    3.1 面向以太网的接口子系统设计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以太网接口子系统协议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芯片的选择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W5300芯片简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W5300芯片的内部结构第27-29页
    3.2 面向串行总线的接口子系统设计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USB系统的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芯片的选择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CY7C68013A芯片简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CY7C68013A芯片的内部结构第33-34页
    3.3 面向射频通信接口的子系统设计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射频通信分析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芯片的选择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FM1702SL芯片简介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FM1702SL芯片的内部结构第39-4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1-43页
第4章 基于FPGA的多模式通讯接口系统实施第43-63页
    4.1 面向以太网的接口子系统实施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接口子系统硬件实施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系统的Verilog实施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以太网接口子系统实施效果第48页
    4.2 面向串行总线的接口子系统实施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接口子系统硬件实施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系统的Verilog实施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串行总线的接口子系统实施效果第55页
    4.3 面向射频通信接口的子系统实施第55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接口子系统硬件实施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系统的Verilog实施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射频通信接口子系统实施效果第6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5章 系统测试第63-73页
    5.1 FPGA仿真测试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对以太网子接口的仿真测试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USB子接口仿真测试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射频通信子接口仿真测试第66-68页
    5.2 硬件电路测试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目测电路系统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时钟信号测试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通信接口测试第69-70页
    5.3 系统整体传输测试第70-71页
    5.4 测试结果分析第71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1-73页
结论第73-75页
    结论第73-74页
    展望第74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1页
致谢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山西柳林高红墓地人骨研究
下一篇:山西长子县西南呈西周墓地人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