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光电子技术、激光技术论文--激光技术、微波激射技术论文

基于C+L波段光纤环腔激光技术的混合气体传感方法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7页
    1.1 光纤气体传感概述第10-14页
    1.2 光谱吸收型光纤气体传感技术第14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非色散红外吸收光谱技术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光声光谱技术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腔吸收光谱技术第18-22页
    1.3 基于光纤激光内腔吸收光谱的气体传感发展现状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线形腔结构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环形腔结构第23-24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4-27页
第二章 光纤激光内腔混合气体传感理论研究第27-49页
    2.1 掺铒光纤环腔激光技术理论模型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掺铒光纤能级结构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激光输出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第28-33页
    2.2 直接吸收式内腔混合气体传感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本原理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灵敏度增强方法第36-40页
    2.3 波长调制式内腔混合气体传感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本原理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软件锁相方法第41-44页
    2.4 温度对气体传感的影响分析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影响机理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补偿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三章C+L波段光纤激光内腔混合气体传感系统设计第49-68页
    3.1 总体设计第49-52页
    3.2 光源模块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掺铒光纤放大器特性研究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F-P可调谐滤波器特性研究第55-58页
    3.3 传感模块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传感气室设计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多路复用设计第60-61页
    3.4 波长参考模块第61-63页
    3.5 驱动探测模块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驱动放大电路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光电探测电路第65-66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第四章 光纤激光内腔吸收光谱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第68-86页
    4.1 吸收光谱去噪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EMD去噪原理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EMD去噪性能第70-72页
    4.2 吸收谱线提取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谱线位置识别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光谱基线移除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谱线线型拟合第74-75页
    4.3 重叠谱线分离第75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谱线分离方法介绍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谱线分离仿真研究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谱线分离实验研究第81-8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4-86页
第五章 光纤激光内腔混合气体浓度检测第86-103页
    5.1 混合气体谱线选择第86-88页
    5.2 直接吸收法浓度检测第88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扫描参数最优化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混合气体浓度标定及反演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灵敏度增强研究第92-94页
    5.3 波长调制法浓度检测第94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调制参数最优化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混合气体浓度标定及反演第95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最小可探测气体浓度第99-100页
    5.4 稳定性测试第100-10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02-103页
第六章 光纤激光内腔混合气体吸收波长定位第103-115页
    6.1 光源波长标定第103-11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基于F-P标准具的波长标定方法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基于波长参考气室的波长标定方法第107-110页
    6.2 气体吸收波长定位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定位方法研究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定位性能测试第111-113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113-115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-117页
    7.1 总结第115-116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116-117页
参考文献第117-129页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29-131页
致谢第131-132页

论文共13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超低时间抖动光纤飞秒激光振荡器及其应用研究
下一篇:基于OFDR的分布式光纤多参量传感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