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原子能技术论文--加速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加速器结构和制造工艺论文

强流超导加速器低电平控制算法实验研究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介绍第11-15页
    1.1 ADS质子直线注入器II第11页
    1.2 强流超导加速器特点第11-13页
    1.3 低电平控制系统简介第13-15页
第二章 超导腔数学模型第15-40页
    2.1 超导腔简介第15-18页
    2.2 等效谐振电路模型第18-24页
    2.3 超导腔—功率源级联耦合模型第24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超导腔无束流负载时的数学模型第24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超导腔有束流负载时的数学模型第32-34页
    2.4 超导腔离散差分模型第34-36页
    2.5 数值计算结果第36-40页
第三章 超导腔颤噪效应测量第40-91页
    3.1 颤噪效应第40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颤噪来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颤噪效应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颤噪效应测量原理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1 颤噪测量数学原理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2 I/Q正交解调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模拟腔体振动监测(Analog CRM)第48-49页
    3.2 数字化腔体振动监测系统(Digital CRM)第49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颤噪测量系统整体结构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颤噪测量系统硬件介绍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模拟前端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PXIe 5641R中频收发卡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3 NI PXIe测试总线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颤噪测量系统算法结构第55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数字下变频(DDC)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数控振荡器(NCO)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3 时钟同步方案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4 超导腔谐振频率偏移计算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颤噪测量系统程序设计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颤噪测量系统性能测试第67-74页
    3.3 TCM颤噪效应测量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设置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TCM颤噪测量结果及分析第75-78页
    3.4 CM6颤噪效应测量第78-8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实验设置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测量结果第79-85页
    3.5 实验结果分析第85-89页
    3.6 腔体机械模态分析第89-91页
第四章 高频腔数字自激系统第91-117页
    4.1 高频腔自激环路理论第91-96页
    4.2 RFQ模拟自激环路测试系统第96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RFQ模拟自激系统设计第97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测试结果第100-101页
    4.3 超导腔数字自激环路测试系统第101-11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数字化低电平控制系统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数字自激系统算法设计第104-1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1 算法整体结构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2 CORDIC幅相检测第105-1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3 中频恢复(I/Q正交调制)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测试结果第112-117页
第五章 束流负载效应补偿第117-133页
    5.1 束流负载效应第117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束流负载效应介绍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束流负载效应测量第118-122页
    5.2 负反馈控制第122-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低电平负反馈控制结构第122-12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测试结果第125-128页
    5.3 前馈控制第128-13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前馈控制系统结构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测试结果第130-132页
    5.4 实验结果分析第132-133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33-135页
参考文献第135-139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9-140页
附录一 等效并联电路差分方程第140-143页
附录二 PID控制器离散关系式第143-144页

论文共1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轻质外墙与钢框架连接构造技术的开发和性能研究
下一篇:大型声乐套曲《雪域之恋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