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海洋学论文--海洋调查与观测论文--调查与观测技术设备论文

海底云台自动清洁系统的设计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2-19页
    1.1 背景简述第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3 海底观测网的组成第15-17页
    1.4 课题的提出第17页
    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9页
第2章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19-28页
    2.1 图像质量评价的应用第19页
    2.2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2.3 常用的全参考评价方法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MSE与PSNR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SSIM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GSSIM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方差分布结构相似度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兴趣区域法第26-27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27-28页
第3章 云台清洁系统功能与硬件设计第28-47页
    3.1 系统功能叙述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运动控制模块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镜头控制模块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辅助功能模块第29页
    3.2 设计概述第29-30页
    3.3 系统控制器的选择第30-31页
    3.4 电机选型第31-33页
    3.5 照明设备第33-34页
    3.6 摄相机设备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摄相机的选型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协议与芯片简述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接口电路第35页
    3.7 RS-485通信模块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RS-485电气特性与隔离芯片简述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电路设计第36-37页
    3.8 电源模块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8.1 降压模块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8.2 基准电压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8.3 隔离电源第39页
    3.9 行程限位模块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9.1 霍尔元件简述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9.2 行程限位模块的设计第39-40页
    3.10 过流保护第40-41页
    3.11 复位电路第41页
    3.12 电机驱动方案设计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2.1 H桥电路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2.2 电机驱动桥路的选择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2.3 电机驱动芯片简述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2.4 驱动电路的设计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2.5 云台清洁结构设计第45-46页
    3.13 小结第46-47页
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第47-61页
    4.1 云台协议叙述第47页
    4.2 异步通信波特率设定第47-49页
    4.3 下位机程序设计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系统节能设计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主程序设计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串口程序设计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定时器与A/D转换程序设计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行程限位与过流保护程序设计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调速程序设计第53页
    4.4 上位机程序设计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串口程序的设计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程序设计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云台运动与摄像机控制方式的设计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电机实时电流显示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自动清洁与手动清洁模式的切换第56页
    4.5 算法程序设计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图片的截取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图片的转换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彩色灰度图像转换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自动清洁的流程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质量评价图像算法程序第58-60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60-61页
第5章 实验第61-75页
    5.1 实验方案第61-62页
    5.2 实验平台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WORKBENCH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Visual Studio 2008第62-63页
    5.3 实验方法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电源模块调试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云台控制器与上位机通信程序调试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电机调速、换向性能调试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云台控制器与摄像机通信调试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过流与角度保护调试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图像评价方法评价效果测试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7 打压实验第67-68页
    5.4 实验结果分析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0 实验结果描述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电机调速数据记录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摄像机焦距、倍数调试效果图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打压效果图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SSIM评价结果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GSSIM评价结果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6 兴趣区域法评价结果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7 PSNR评价结果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8 局部区域法评价结果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9 质量评价方法的选取第73-74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74-75页
总结与展望第75-77页
    实验结果第75-76页
    不足第76页
    展望第76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0页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80-81页
致谢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搭接率对316L激光微织构粗糙度和硬度的影响
下一篇:青年亚文化视阈下的纯网综艺节目研究--以《奇葩说》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