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--政治制度论文--公民权利与义务论文

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引言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述评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内容框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6-17页
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7-23页
    2.1 基本概念界定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公民参与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公民网络参与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地方政府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公共决策第20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治理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1-23页
第3章 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地方政府的形式第23-26页
    3.1 网络论坛第23页
    3.2“两微一端”第23-25页
    3.3 政府网站第25-26页
第4章 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地方政府现状第26-41页
    4.1 武汉公交优化方案案例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案例介绍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公交优化方案案例中公民网络参与过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案例评析第28页
    4.2 PX系列事件案例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案例介绍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广东茂名PX事件中公民网络参与过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PX系列事件中公民网络参与的作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案例评析第32页
    4.3 公民网络参与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机制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自上而下的参与机制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自下而上的参与机制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两种参与机制对比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4.4 公民网络参与地方政府公共决策存在的问题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地方政府层面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公民层面第37-38页
    4.5 公民网络参与地方政府公共决策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偏离公共利益目标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主体意识不强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民间组织的参与功能缺失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制度体系不配套第40-41页
第5章 电子政务背景下促进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对策第41-46页
    5.1 地方政府层面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规范化政府网络回应平台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加强政府引导,完善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完善公民网络参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健全协商民主制度第43页
    5.2 公民层面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培养自主型公民网络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努力提升公民网络素质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发展和完善公民网络参与的社会组织第44-46页
第6章 结语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0页
致谢第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尿失禁相关生活质量问卷的中文验证
下一篇:人工鱼礁流场效应数值模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