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2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引言 | 第8-13页 |
| 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8页 |
| 二、研究价值及意义 | 第8-9页 |
| 三、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| 四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| 五、论文结构 | 第11-12页 |
| 六、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| 第12-13页 |
| 第一章 我国关于局部外观设计保护的缺失 | 第13-24页 |
| 第一节 我国局部外观设计保护的缺失 | 第13-17页 |
| 一、国外局部外观设计保护的立法规定 | 第13-16页 |
| 二、我国关于局部外观设计保护的缺失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节 我国局部外观设计保护缺失原因分析 | 第17-19页 |
| 一、外观设计专利制度定位错误 | 第17-18页 |
| 二、防止权利冲突之原因 | 第18-19页 |
| 三、限制外观设计保护范围之原因 | 第19页 |
| 第三节 我国局部外观设计保护缺失所带来的问题 | 第19-24页 |
| 一、优先权享有中的不公平问题 | 第19-21页 |
| 二、无效宣告和侵权认定中的困难 | 第21-24页 |
| 第二章 引入局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| 第24-30页 |
| 第一节 引入局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| 第24-28页 |
| 一、鼓励外观设计创新之必要 | 第24-25页 |
| 二、明确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之必要 | 第25-27页 |
| 三、与国际外观设计保护制度接轨之必要 | 第27-28页 |
| 第二节 引入局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一、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定位的转变 | 第28页 |
| 二、引入局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的实践基础 | 第28-29页 |
| 三、局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在我国有存在的法律空间 | 第29-30页 |
| 第三章 完善我国局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的构想 | 第30-45页 |
| 第一节 局部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条件设置 | 第30-36页 |
| 一、局部外观设计新颖性之判断 | 第30-33页 |
| 二、局部外观设计创造性之判断 | 第33-35页 |
| 三、新颖性及创造性之判断主体 | 第35-36页 |
| 第二节 局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律定 | 第36-42页 |
| 一、局部外观设计名称之确定 | 第37-39页 |
| 二、局部外观设计应具备之附图 | 第39-41页 |
| 三、局部外观设计附图之揭露要件 | 第41-42页 |
| 第三节 局部外观设计优先权规定 | 第42-45页 |
| 一、相同主题之判断 | 第42-43页 |
| 二、优先权之基础案 | 第43-45页 |
| 结语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0-51页 |
| 后记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