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1.1.1 电离层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1.2 空间天气与电离层天气、气候 | 第14-15页 |
1.2 电离层天气与气候研究进展 | 第15-23页 |
1.2.1 电离层天气 | 第15-19页 |
1.2.2 电离层气候 | 第19-21页 |
1.2.3 研究发展趋势 | 第21-23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23页 |
1.4 论文结构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电离层基础 | 第25-46页 |
2.1 日地空间环境 | 第25-38页 |
2.1.1 太阳活动 | 第26-31页 |
2.1.2 地磁活动 | 第31-36页 |
2.1.3 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 | 第36-38页 |
2.2 电离层的形成与结构 | 第38-41页 |
2.2.1 电离原理 | 第38-39页 |
2.2.2 电离层结构 | 第39-41页 |
2.3 电离层的变化、异常与扰动 | 第41-45页 |
2.3.1 电离层的变化性 | 第41-42页 |
2.3.2 电离层异常 | 第42-43页 |
2.3.3 电离层扰动 | 第43-4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3章 基于 GPS的电离层探测方法 | 第46-61页 |
3.1 电离层探测概述 | 第46-49页 |
3.2 基于GPS观测探测电离层电子总含量(TEC) | 第49-60页 |
3.2.1 利用电离层色散效应计算TEC原理 | 第49-51页 |
3.2.2 GNSS双频差分计算TEC | 第51-55页 |
3.2.3 映射函数 | 第55-57页 |
3.2.4 格网模型 | 第57-58页 |
3.2.5 IGS电离层服务 | 第58-6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4章 TEC短期变化CHAPMAN-MILLER方法建模 | 第61-87页 |
4.1 电离层短期预报模型 | 第61-64页 |
4.2 CHAPMAN-MILLER方法 | 第64-77页 |
4.2.1 函数模型 | 第64-67页 |
4.2.2 数据来源 | 第67-68页 |
4.2.3 模型阶次选择 | 第68-70页 |
4.2.4 模型检验 | 第70-75页 |
4.2.5 预测精度 | 第75-77页 |
4.3 TEC周日变化特征分析 | 第77-83页 |
4.4 建模方法应用——汶川地震前电离层扰动分析 | 第83-8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第5章 TEC中期变化X-12-ARIMA建模 | 第87-101页 |
5.1 X-12-ARIMA时间序列模型 | 第87-96页 |
5.1.1 模型简介 | 第88-89页 |
5.1.2 计算方法 | 第89-92页 |
5.1.3 数据预处理 | 第92页 |
5.1.4 模型识别 | 第92-96页 |
5.2 结果分析 | 第96-100页 |
5.2.1 季节变化 | 第98-99页 |
5.2.2 趋势与循环变化 | 第99页 |
5.2.3 不规则变化 | 第99-100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第6章 TEC月度均值时空变化分析 | 第101-116页 |
6.1 F107回归系数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| 第101-102页 |
6.2 太阳活动极值月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| 第102-107页 |
6.3 TEC月度均值变化特征分析 | 第107-115页 |
6.3.1 TEC月度均值变化特征 | 第107-109页 |
6.3.2 季节变化特征 | 第109-112页 |
6.3.3 趋势与循环变化特征 | 第112-115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结论 | 第116-118页 |
致谢 | 第118-1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9-134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