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引言 | 第12-17页 |
第一章 论题的导入及方法论的预先呈示 | 第17-22页 |
第一节 称赞与责备非对称现象的一般描述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方法论的预备性讨论:直觉与理论及其关系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浅表机制:对影响称赞与责备因素的分析 | 第22-35页 |
第一节 单因素分析 | 第22-28页 |
一. 事态的性质 | 第24-25页 |
二. 事态或行动所包含的动机 | 第25-26页 |
三. 行动者的身份与事态的情景 | 第26-28页 |
第二节 多因素的复合作用分析 | 第28-32页 |
一、动机与后果的复合作用 | 第28-29页 |
二、复合作用对程度的影响 | 第29-32页 |
本章小结 直觉说明的力度与限度 | 第32-35页 |
一. “应当”与“身份因素” | 第32-33页 |
二. 心理状态与表达的鸿沟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深层机制:“诺布效应”中称赞与责备的非对称性及其解释 | 第35-48页 |
第一节 “诺布效应”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规范原因理论 | 第36-39页 |
第三节 预知的道德属性 | 第39-42页 |
第四节 其它困境及尝试 | 第42-47页 |
一、称赞与责备发生机制 | 第42-43页 |
二、行为者因素的反驳 | 第43-45页 |
三、语用学的瓦解 | 第45-47页 |
本章小结 对实验哲学的争议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普遍的形式机制:价值论说明 | 第48-62页 |
第一节 功利主义/义务论解释及其困难 | 第48-51页 |
第二节 理论分析前的预备工作:重构称赞与责备的非对称性 | 第51-53页 |
第三节 价值“奇点”的发现 | 第53-57页 |
第四节 价值“奇点”理论对非对称性的说明 | 第57-62页 |
一、对价值奇点论可能的反驳及回应 | 第57-58页 |
二、价值奇点论对称赞和责备非对称性的说明 | 第58-62页 |
结语 | 第62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后记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