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1.1 玻璃纤维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2 玻璃的着色理论 | 第12-16页 |
1.2.1 离子着色玻璃 | 第13页 |
1.2.2 离子着色的影响因素 | 第13页 |
1.2.3 配位场理论 | 第13-15页 |
1.2.4 锰在玻璃中的着色 | 第15页 |
1.2.5 钴在玻璃中的着色 | 第15-16页 |
1.3 玻璃纤维表面着色 | 第16-18页 |
1.3.1 着色物质 | 第16-17页 |
1.3.2 着色机理 | 第17页 |
1.3.3 玻璃纤维表面着色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4 纤维表面处理技术 | 第18-23页 |
1.4.1 酸碱刻蚀处理 | 第19页 |
1.4.2 偶联剂表面处理 | 第19-21页 |
1.4.3 玻璃纤维表面化学镀 | 第21-23页 |
1.5 本课题研究意义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4-32页 |
2.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| 第24-25页 |
2.1.1 实验原料 | 第24-25页 |
2.1.2 实验设备 | 第25页 |
2.2 实验工艺流程 | 第25-27页 |
2.2.1 玻璃纤维制备 | 第25-27页 |
2.2.2 玻璃纤维表面处理 | 第27页 |
2.3 样品表征方法 | 第27-32页 |
2.3.1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 | 第27-28页 |
2.3.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(SEM) | 第28页 |
2.3.3 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28页 |
2.3.4 傅立叶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28-29页 |
2.3.5 单丝强力测试 | 第29页 |
2.3.6 差热分析(DTA) | 第29页 |
2.3.7 玻璃高温粘度 | 第29页 |
2.3.8 光学性能 | 第29-30页 |
2.3.9 色牢度 | 第30页 |
2.3.10 电学性能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Mn离子掺杂对玻璃纤维性能的影响 | 第32-45页 |
3.1 引言 | 第32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2-34页 |
3.2.1 玻璃基质体系的选择 | 第32-33页 |
3.2.2 掺杂物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43页 |
3.3.1 Mn离子掺杂对着色玻璃纤维显微形貌及结构影响 | 第34-36页 |
3.3.2 Mn离子掺杂对着色玻璃纤维力学性能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3.3 Mn离子掺杂对着色纤维光学性能影响 | 第37-4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Co离子掺杂对玻璃纤维性能的影响 | 第45-58页 |
4.1 引言 | 第45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45-49页 |
4.2.1 玻璃基质体系的选择 | 第45-46页 |
4.2.2 掺杂物的选择 | 第46页 |
4.2.3 E玻璃体系探究 | 第46-48页 |
4.2.4 C玻璃的制备 | 第48-49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7页 |
4.3.1 Co离子掺杂对着色玻璃纤维纤维形貌及结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3.2 Co离子掺杂对着色玻璃纤维力学性能影响 | 第50-52页 |
4.3.3 Co离子掺杂对着色玻璃纤维光学性能影响 | 第52-5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化学镀银对玻璃纤维表面导电性能研究 | 第58-67页 |
5.1 引言 | 第58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58-59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9-66页 |
5.3.1 玻璃纤维化学镀银SEM表征 | 第59-60页 |
5.3.2 化学镀玻璃纤维XRD表征 | 第60-61页 |
5.3.3 表面改性剂对玻璃纤维导电性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5.3.4 镀银工艺对玻璃纤维导电性的影响 | 第62-65页 |
5.3.5 镀层结合情况 | 第65-6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5页 |
硕士期间撰写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