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物理学论文--固体物理学论文--固体性质论文--磁学性质论文--磁性弛豫及共振现象论文

过渡族硫系半金属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9-15页
    1.1 塞贝克系数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热导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声子散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低热导材料的探索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3-15页
第二章 脉冲核磁共振第15-29页
    2.1 原子核的自旋第15-16页
    2.2 塞曼分裂第16-17页
    2.3 矢量模型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旋转坐标系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90°脉冲时间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自旋-晶格弛豫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自旋-自旋弛豫第21-22页
    2.4 固体核磁共振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线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半高宽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位移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偶极-偶极相互作用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四极相互作用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化学屏蔽各向异性第27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7-29页
第三章 实验方法第29-41页
    3.1 样品制备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封管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熔化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压片第33-34页
    3.2 核磁共振谱仪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硬件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自旋回波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魔角转动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变温实验第39-40页
    3.3 其他实验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XRD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DSC第40-41页
第四章 CuAgSe的核磁共振研究第41-57页
    4.1 运动致窄效应第41-43页
    4.2 实验细节第43-44页
    4.3 CuAgSe的结构表征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XRD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DSC第45页
    4.4 CuAgSe的核磁共振结果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概述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奈特位移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高温谱线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Cu离子动力学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离子运动和晶格热导之间的关联第50-52页
    4.5 热效应/混合运动离子效应模型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热效应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混合运动离子效应第54-55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5-57页
第五章 CuAgSe中Cu离子运动能力的调控第57-71页
    5.1 研究背景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扩散机制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研究背景第59-60页
    5.2 结构表征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XRD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DSC第60-64页
    5.3 核磁共振结果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概述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谱线线宽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奈特位移第67-68页
    5.4 分析与讨论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相变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中高温线宽变化第69-70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六章 CuAgS/Cu_2S中Cu离子运动行为的核磁共振研究第71-85页
    6.1 CuAgS的结构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6.2 结构表征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XRD结果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DSC结果第73-74页
    6.3 CuAgS的核磁共振结果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分析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WIEN2K计算第76-78页
    6.4 Cu_2S的核磁共振结果第78-82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82-85页
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85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99页
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第99-100页
发表文章目录第100-101页
致谢第101-103页

论文共1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Peabody和Gesell量表对引导式教育早期干预HIE患儿的疗效评估及两个量表间的相关性分析
下一篇:EZH2蛋白在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MCF-7细胞系的表达及对其细胞增殖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