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瑞香狼毒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3页 |
1.1.1 瑞香狼毒的形态及分布 | 第10页 |
1.1.2 瑞香狼毒的危害 | 第10页 |
1.1.3 瑞香狼毒的防控 | 第10-12页 |
1.1.4 瑞香狼毒的开发利用 | 第12-13页 |
1.2 瑞香狼毒根系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1.2.1 瑞香狼毒根系土壤微生物研究的意义 | 第13页 |
1.2.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2.3 利用宏基因组学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分类的原理 | 第14-15页 |
1.3 对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1.3.1 植物光合系统受到逆境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1.3.2 植物蛋白合成受到逆境的影响 | 第16页 |
1.4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1.4.1 蛋白组学研究的分类 | 第17页 |
1.4.2 蛋白组学的技术发展和应用 | 第17-18页 |
1.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瑞香狼毒对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| 第19-35页 |
2.1 材料与试剂 | 第19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19页 |
2.1.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| 第19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2.1 土壤总DNA的提取与检测 | 第19-20页 |
2.2.2 PCR扩增及PCR产物的混样纯化 | 第20页 |
2.2.3 文库的构建与上机 | 第20页 |
2.2.4 信息的分析流程 | 第20-21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33页 |
2.3.1 测序数据量合理性检测 | 第21-23页 |
2.3.2 Beta多样性指数分析 | 第23-25页 |
2.3.3 PCA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3.4 门水平物种的注释图 | 第26-29页 |
2.3.5 样品聚类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3.6 特定物种分类树 | 第30-33页 |
2.4 讨论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干旱胁迫下狼毒蛋白表达谱变化 | 第35-47页 |
3.1 材料与试剂 | 第35-36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35页 |
3.1.2 实验试剂 | 第35页 |
3.1.3 实验仪器 | 第35-36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6-38页 |
3.2.1 实验方案 | 第36页 |
3.2.2 狼毒的盆栽干旱胁迫法 | 第36页 |
3.2.3 光合指标测量方法 | 第36-37页 |
3.2.4 蛋白提取方法 | 第37页 |
3.2.5 双向电泳法 | 第37-38页 |
3.3 实验结果 | 第38-43页 |
3.3.1 瑞香狼毒的光合指标 | 第38-40页 |
3.3.2 蛋白双向电泳结果分析 | 第40-43页 |
3.4 讨论 | 第43-47页 |
3.4.1 胁迫后狼毒叶片下调表达蛋白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4.2 胁迫后狼毒叶片上调或特异性表达蛋白分析 | 第45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