徽州民居木作空间研究--以婺源李坑村李知诚宅为例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7-18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7-9页 |
| 1.2 研究问题 | 第9页 |
| 1.3 研究目标 | 第9-10页 |
| 1.4 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| 1.5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| 第15-18页 |
| 第2章 徽州民居木作空间形态 | 第18-33页 |
| 2.1 外部条件 | 第18-21页 |
| 2.1.1 适应地域形态 | 第18-19页 |
| 2.1.2 关联历史进程 | 第19-20页 |
| 2.1.3 彰显人文意境 | 第20-21页 |
| 2.2 内部构成 | 第21-24页 |
| 2.2.1 空间要素 | 第21-22页 |
| 2.2.2 空间形式 | 第22-24页 |
| 2.3 自身形制 | 第24-32页 |
| 2.3.1 建筑立面组成 | 第24页 |
| 2.3.2 大木作技术 | 第24-30页 |
| 2.3.3 小木作技术 | 第30-32页 |
| 2.4 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第3章 李坑村李知诚宅整体环境分析 | 第33-44页 |
| 3.1 村落环境 | 第33-36页 |
| 3.1.1“依于水”·“附于山” | 第33-34页 |
| 3.1.2“源于文”·“兴于商” | 第34-36页 |
| 3.2 建筑形态 | 第36-40页 |
| 3.2.1 建筑选址 | 第36-38页 |
| 3.2.2 建筑立面形态 | 第38-40页 |
| 3.3 木作空间 | 第40-43页 |
| 3.3.1 空间维护 | 第40-41页 |
| 3.3.2 空间组织 | 第41-43页 |
| 3.4 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4章 李宅木作空间营造特征 | 第44-58页 |
| 4.1 木作营造 | 第44-49页 |
| 4.1.1 大木作营造 | 第44-47页 |
| 4.1.2 小木作营造 | 第47-49页 |
| 4.1.3 相关的建筑结构 | 第49页 |
| 4.2 木作平面规制 | 第49-53页 |
| 4.2.1 布局与划分 | 第49-51页 |
| 4.2.2 组织与拓展 | 第51-52页 |
| 4.2.3 流线与变化 | 第52-53页 |
| 4.3 木作空间内涵 | 第53-57页 |
| 4.3.1 空间灵活性 | 第53-55页 |
| 4.3.2 空间联系性 | 第55-56页 |
| 4.3.3 空间包容性 | 第56-57页 |
| 4.4 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第5章 结论 | 第58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