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写词(Abbreviations) | 第8-13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 | 第13-21页 |
1.1 全球环境变化概况 | 第13-16页 |
1.1.1 海水升温 | 第13-14页 |
1.1.2 海洋酸化 | 第14-15页 |
1.1.3 UV辐射增强 | 第15-16页 |
1.2 海洋酸化对藻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1.3 升温对藻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1.4 UV辐射增强对藻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1.5 海洋环境因子耦合效应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1.6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硅藻对不同海洋酸化模式的光合生理响应 | 第21-39页 |
2.1 前言 | 第21页 |
2.2 材料和方法 | 第21-25页 |
2.2.1 藻种培养及实验设置 | 第21-22页 |
2.2.2 海水碳酸盐系统调控 | 第22页 |
2.2.3 高光抑制实验 | 第22-23页 |
2.2.4 比生长速率的测定 | 第23页 |
2.2.5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| 第23-24页 |
2.2.6 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测定 | 第24页 |
2.2.7 Western Blot蛋白质免疫印迹 | 第24-25页 |
2.2.8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25页 |
2.3 结果 | 第25-37页 |
2.3.1 碳酸盐系统的变化 | 第25-28页 |
2.3.2 对两种硅藻生长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2.3.3 两种硅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 | 第29-34页 |
2.3.4 两种硅藻关键蛋白含量变化 | 第34页 |
2.3.5 酸化后藻细胞对高光敏感性变化 | 第34-37页 |
2.4 讨论 | 第37-38页 |
2.5 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海洋酸化和升温对硅藻光系统II光失活、修复及光保护的影响 | 第39-59页 |
3.1 前言 | 第39-40页 |
3.2 材料和方法 | 第40-42页 |
3.2.1 藻种培养及实验设置 | 第40页 |
3.2.2 海水碳酸盐系统调控 | 第40页 |
3.2.3 高光抑制实验 | 第40页 |
3.2.4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| 第40页 |
3.2.5 Western Blot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| 第40-41页 |
3.2.6 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和过氧化氢酶(CAT)活性的测定 | 第41-42页 |
3.2.7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42页 |
3.3 结果 | 第42-56页 |
3.3.1 碳酸盐系统的变化 | 第42-44页 |
3.3.2 对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3.3 PSII保护及修护机制 | 第45-52页 |
3.3.4 高光对SOD和CAT活性的影响 | 第52-55页 |
3.3.5 对Rubisco蛋白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3.4 讨论 | 第56-58页 |
3.5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4章 海洋酸化和UV辐射耦合效应对硅藻光系统II光失活及修复的影响 | 第59-75页 |
4.1 前言 | 第59-60页 |
4.2 材料和方法 | 第60-62页 |
4.2.1 藻种培养及实验设置 | 第60页 |
4.2.2 碳酸盐系统的调控 | 第60页 |
4.2.3 室内UV实验模拟方法 | 第60-61页 |
4.2.4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| 第61页 |
4.2.5 Western Blot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| 第61-62页 |
4.2.6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62页 |
4.3 结果 | 第62-72页 |
4.3.1 碳酸盐系统的变化 | 第62-64页 |
4.3.2 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| 第64-67页 |
4.3.3 对反应中心蛋白的影响 | 第67-72页 |
4.4 讨论 | 第72-74页 |
4.5 小结 | 第74-75页 |
第5章 总结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9页 |
附录一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