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稀土元素简介 | 第9-11页 |
1.2.1 稀土元素 | 第9页 |
1.2.2 几种重要的稀土元素简介 | 第9-11页 |
1.3 稀土掺杂发光玻璃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3页 |
1.4 玻璃基质体系的选择 | 第13页 |
1.5 玻璃的形成 | 第13页 |
1.6 传统的玻璃制备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7 稀土掺杂中红外玻璃材料的性能表征 | 第14-15页 |
1.7.1 X-射线衍射分析 | 第14页 |
1.7.2 紫外-可见-红外吸收光谱 | 第14页 |
1.7.3 荧光光谱分析 | 第14页 |
1.7.4 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 | 第14-15页 |
1.8 稀土发光的基本理论 | 第15-16页 |
1.8.1 Judd-Ofelt理论 | 第15-16页 |
1.9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Er~(3+)掺杂AlF3基氟化物玻璃的中红外变温光谱研究 | 第18-27页 |
2.1 引言 | 第18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18-19页 |
2.3 吸收与J-O理论 | 第19-21页 |
2.3.1 吸收光谱分析 | 第19页 |
2.3.2 J-O理论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4 Er~(3+)掺杂AlF3基氟化物玻璃的变温MIR光谱分析 | 第21-25页 |
2.4.1 中红外发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| 第22-23页 |
2.4.2 中红外峰位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| 第23-24页 |
2.4.3 中红外半高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| 第24-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Er~(3+)掺杂的氟氯锆酸盐的制备与发光特性研究 | 第27-33页 |
3.1 引言 | 第27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27-28页 |
3.3 Cl-离子对氟锆玻璃结构和Er~(3+)离子发光性能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3.1 FCZ玻璃的XRD晶相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4 FCZ玻璃中Er~(3+)离子吸收光谱及J-O理论 | 第29-30页 |
3.5 氟氯锆玻璃结构和Er~(3+)离子发光性能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5.1 FCZ玻璃的近红外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5.2 FCZ玻璃的中红外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Nd~(3+)掺杂的氟氯锆酸盐的制备和发光特性研究 | 第33-41页 |
4.1 引言 | 第33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33-34页 |
4.3 Cl-离子对氟锆玻璃结构和Nd~(3+)离子发光性能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4.3.1 XRD晶相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3.2 EDS元素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4 氟氯锆玻璃中Nd~(3+)离子的发光特性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4.1 吸收光谱和J-O理论 | 第36-38页 |
4.5 氟氯锆玻璃中Nd~(3+)离子的发光特性分析 | 第38-40页 |
4.5.1 近红外荧光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5.2 中红外荧光分析 | 第39页 |
4.5.3 Nd~(3+)离子能级跃迁 | 第39-4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1-43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41-42页 |
5.2 工作展望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51页 |
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