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声波源产生的机理及有限元模拟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24页 |
1.1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次声波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20页 |
1.2.1 爆炸次声波 | 第12-15页 |
1.2.2 火流星次声 | 第15页 |
1.2.3 火山次声波 | 第15-16页 |
1.2.4 泥石流次声波 | 第16-17页 |
1.2.5 地震次声波 | 第17-20页 |
1.3 有限元方法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1.4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1.4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4.2 论文创新点 | 第23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数值模拟理论方法与监测采集系统 | 第24-38页 |
2.1 有限元方法模拟方法 | 第24-26页 |
2.2 模型的有限元离散 | 第26-30页 |
2.3 Winger-Ville分布 | 第30页 |
2.4 次声监测采集系统 | 第30-35页 |
2.4.1 次声传感器 | 第31-33页 |
2.4.2 数字化网络传输仪 | 第33页 |
2.4.3 次声波源监测阵列技术 | 第33-35页 |
2.5 次声监测信号 | 第35-37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3章 基于爆炸工程的次声波数值模拟研究 | 第38-67页 |
3.1 状态方程及材料参数 | 第38-41页 |
3.2 数值模拟方法 | 第41-44页 |
3.2.1 简化模型 | 第41-42页 |
3.2.2 模型网格 | 第42-43页 |
3.2.3 边界条件和模拟方法 | 第43-44页 |
3.3 计算结果及讨论 | 第44-63页 |
3.4 爆炸次声波时频特征分析 | 第63-6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4章 基于矿震工程的次声波数值模拟研究 | 第67-91页 |
4.1 状态方程及屈服准则 | 第67-69页 |
4.2 数值模拟方法 | 第69-73页 |
4.2.1 简化模型 | 第69页 |
4.2.2 模型网格 | 第69-70页 |
4.2.3 边界条件和模拟方法 | 第70-73页 |
4.3 计算结果及讨论 | 第73-86页 |
4.4 矿震次声波时频特征分析 | 第86-9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0-91页 |
第5章 基于天然地震的次声波数值模拟研究 | 第91-102页 |
5.1 龙门山地震带的构造背景和历史地震 | 第91-92页 |
5.2 地质体数值模拟方法 | 第92-94页 |
5.2.1 简化模型及材料参数 | 第92-93页 |
5.2.2 有限元网格及地质体边界条件的确定 | 第93-94页 |
5.2.3 模拟方法 | 第94页 |
5.3 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94-98页 |
5.4 临震次声波时频特征分析 | 第98-10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第6章 次声波源产生的机理初探 | 第102-106页 |
6.1 岩石微破裂、破裂与损伤的关系 | 第102-103页 |
6.2 损伤与声发射的关系 | 第103-105页 |
6.3 次声波的产生 | 第105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05-106页 |
结论 | 第106-108页 |
致谢 | 第108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1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