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20页 |
1.1 SRSF1蛋白概述 | 第10-12页 |
1.1.1 SRSF1蛋白的结构及特征 | 第10-11页 |
1.1.2 SRSF1蛋白的功能 | 第11-12页 |
1.1.3 SRSF1蛋白的研究进展 | 第12页 |
1.2 RNA交联免疫共沉淀技术概述 | 第12-14页 |
1.2.1 RNA交联免疫共沉淀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| 第12-13页 |
1.2.2 RNA交联免疫共沉淀技术 | 第13-14页 |
1.2.3 RNA交联免疫共沉淀技术存在的问题 | 第14页 |
1.3 性发育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4 立体背景 | 第15-17页 |
1.4.1 SRSF1与性发育 | 第15-17页 |
1.4.2 GT1-7 细胞系 | 第17页 |
1.5 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5.1 RNA交联免疫共沉淀方案的建立 | 第18页 |
1.5.2 基于RIP技术捕获GT1-7 细胞中SRSF1相互作用的RNA | 第18页 |
1.5.3 RIP-seq数据分析 | 第18-19页 |
1.6 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39页 |
2.1 材料 | 第20-22页 |
2.1.1 细胞系 | 第20页 |
2.1.2 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20-21页 |
2.1.3 实验计算机软件 | 第21-22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2-35页 |
2.2.1 细胞培养 | 第22-23页 |
2.2.2 细胞免疫荧光 | 第23页 |
2.2.3 细胞固定 | 第23页 |
2.2.4 不同细胞裂解液的配置 | 第23页 |
2.2.5 0.1%甲醛交联RNA免疫共沉淀 | 第23-25页 |
2.2.6 酵母菌RNA抽提及定量 | 第25-27页 |
2.2.7 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27页 |
2.2.8 Western Blot | 第27-28页 |
2.2.9 考马斯亮蓝 | 第28-29页 |
2.2.10 RIP-RNA检测 | 第29-33页 |
2.2.11 二代测序 | 第33-35页 |
2.3 数据分析 | 第35-39页 |
2.3.1 原始数据处理与质量评估 | 第35-38页 |
2.3.2 qPCR数据分析及制图 | 第38页 |
2.3.3 二代测序数据分析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39-56页 |
3.1 RNA免疫共沉淀技术方案的建立 | 第39-40页 |
3.2 RNA免疫共沉淀富集效率检测方案及优化 | 第40-43页 |
3.2.1 外源酿酒酵母RNA中目标RNA表达量的检测 | 第40-41页 |
3.2.2 SRSF1蛋白富集效率的检测 | 第41-42页 |
3.2.3 阳性基因富集效率的检测 | 第42-43页 |
3.3 利用RIP捕获GT1-7 细胞中SRSF1相互作用的RNA | 第43-44页 |
3.4 捕获RNA的检测 | 第44页 |
3.5 建库测序及数据质控 | 第44-47页 |
3.6 GO注释及KEGG分析 | 第47-54页 |
3.7 性发育相关基因网络关系构建 | 第54页 |
3.8 利用qPCR验证测序结果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讨论、结论与展望 | 第56-60页 |
4.1 讨论 | 第56-58页 |
4.1.1 细胞固定及裂解液的选择 | 第56页 |
4.1.2 RNA富集效率的检测 | 第56-57页 |
4.1.3 GT1-7 细胞中与SRSF1相互作用的RNA | 第57-58页 |
4.2 结论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8页 |
课题来源 | 第68-70页 |
学术论文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